小“蔡”有大用 ——章庄乡蔡小武脱贫记
来源: 安福融媒体中心 2020-08-26 11:1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从返乡种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年收入近8万元的养殖大户,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章庄乡将坑村村民蔡小武,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再次来到蔡小武家中,门口的药材基地已初具规模,不远处的生态养殖场,他母亲正吆喝着将山羊赶进围栏。骑着新买的摩托车,蔡小武从蜂园赶来,一脸神采奕奕。相比一年前和帮扶干部侃侃而谈着自己的脱贫计划,如今的他,已是村里公认的养殖种植能手。谈起自己一年的发展历程,这个1979年生的精干后生,也不由地像个孩子一样笑着挠了挠头,“没有什么经验和秘诀,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只要敢想敢干,大家都能奔小康。”

图片10

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早早便南下打工的蔡小武,没有学历、没有手艺,多年来收入甚微,眼看着父母亲年纪越来越大,2012年,他干脆辞了工作回到家乡。

图片11

“你瞧,就拿我这中华蜂来说,你别看它小小个头,在我们这山沟沟里,一年能给家里带来万把块的收益。”他拍了拍身上残留的巢脾说道,“还有……那山地的光伏发电,林子里毛竹低改,承包田里种植中草药,只要有想法,致富门道多着呢!”谈起自己发展的产业,蔡小武滔滔不绝。

万事开头难,最初接触中药种植的小蔡,其实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没有合理控制好养殖温度,加上种植技术也有所欠缺,一开始收成并不好。转而饲养土元虫,也因为饲料配制不合理,养殖也不成功。渐渐的家里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咱们这世代为农的,离县城还有70多公里呢,你这瞎折腾有啥用啊!”母亲总是念叨着,执着的小蔡则憋着一股劲,誓要靠自己摘了这“贫困户”的帽子。

不懂技术,就四处向老农请教,没有经验,就自己外出培训,四处购买养殖书籍学习。邻居都说,这一年啊,小蔡黑瘦了不少,常常凌晨两三点钟,还听见他的摩托声从蜂园赶回家。眼看着种植的药材破土而出,蜂蜜也打开了销路,蔡小武百感交集。

然而,有经济头脑的他并没有停留在现有的养殖规模上,在当地政府支持与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蔡小武争取到5万元的产业信贷通,加上市委政法委帮扶的1万元资金,他迈出了立体化种养和线上营销的试探。“这是蜂蜜群,这是家畜养殖交流群,你看我客户,有浙江的,萍乡的,宜春的,也有县城的,现在我家的蜂蜜和牛羊肉一出来啊,在朋友圈一吆喝,不到几天就一抢而空。”小蔡有些得意地一一点开手机微信上的记录。

自己去年脱了贫,但也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邻村的蔡小平谈起他来也是赞不绝口,“跟着小武哥学养殖啊,收入比以前翻了番,每次自家的销售完,还帮忙推销我的,真的很感谢他。”在村民的推举下,蔡小武在今年还当选了村委委员,不仅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也成了治保主任。村民们都以他为榜样,铆足干劲,整个村子也有了“精气神”。

坐在院子里,蔡小武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你看我这房前屋后,山上山下,养蜜蜂、养羊、养牛,种毛竹、种药材……只要勤快一些,一年少说也有7万的收入,比打工可强多了。”说起未来的打算,蔡小武指向了远方的田地,“今年我想再承包些田地,再建沼气池,以后牛羊粪便处理后做成沼气料,池塘淤泥就近作为果苗肥土。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咱们总得干出点样子。”话语间,小蔡的眼神里,满满的是希望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