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摘除“烦心帽”——访新干大洋洲镇百姓二三事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20-08-11 08:3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本报记者缪秀华、潘虹莉、任洪广、刘丽萍

近日,记者来到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佐坑水库附近时,年过五旬的彭贵青正在割草给鱼喂食。他承包了9亩鱼塘,预计今年能挣两三万元。除了养鱼,他有9亩高产油茶基地,还是村里的道路巡逻员,妻子在镇里的扶贫车间就业,一年工资也有2万多元。“保守估计,今年最少能挣5万元。”彭贵青笑眯眯地说。

5年前,彭贵青的儿子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彭贵青靠务农、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患慢性病的老母亲和残疾妻子要照顾。彭贵青儿子去世后,留下了一个10个多月大的孩子。

天无绝人之路。乐观勤奋的彭贵青在党的好政策帮扶下,不但还清了外债,家中的光景也日渐好转。

彭贵青只是大洋洲镇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洋洲镇聚焦精准脱贫工作,各村按照“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开展农业产业扶贫,谭家坊、刘堎、甘泉、塘西等村已开发了扶贫蔬菜基地,夏塘村建成5000羽肉鸭肉鸡养殖扶贫基地,程家开发了400余亩草皮种植扶贫基地;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有效实现贫困户稳岗增收。通过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全镇1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61户如期脱贫。

与此同时,该镇还加大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让村民居住环境美。

经过甘泉路沿线时,一个个整齐的庭院引人注目。村民们再也不用发愁车辆没地停、杂物无处堆放,再也不用时刻担心孩子过马路的安全问题了。

湖头村支书刘光华说:“村民房屋都在道路两旁,以前没有院子,不但不美观,而且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组织沿线干群代表开展党群议事活动,村民统一按照标准和规划建设自家庭院。”

当记者问及周边群众为何愿意自己出钱建院子时,村民们纷纷你一言我一语:“政府搞新农村建设,我们再也不用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到处干净整洁,还有广场和公园。可不能因为沿线房屋院子乱七八糟而拉低村子的颜值。”

经过“七改三网”的建设与改造,大洋洲镇的村子在面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为了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镇村的档次,该镇将新市李家村打造为乡村旅游精品点,并以该村为起点,衔接航电枢纽景观,打造生态清爽的赣江沿线风光带。同时,以邓家陂里信坑为起点,沿线村庄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打造甘泉路沿线景观带。

钱袋子鼓了,环境美了,那办事容易吗?

“容易的很!”在该镇杨家村委会,前来办事的村民郑贱苟的回答铿锵有力。

作为省、市、县三级的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试点镇,大洋洲镇在各村党支部原有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打造,统一标识标牌,精简办公室设置,在各村部一楼均设置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轮流坐班。

以往群众办事,来到村委会办公大楼,总是要走很多个办公室才能找到对口办事的工作人员,现在大家集中办公后,群众只需要把要办的事情告知值班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会引导群众与对口联系人直接对接,让群众只跑一次。

在服务中心,还有大洋洲镇便民中心服务清单的二维码,只需要扫一扫,便可找到办事所需准备的资料。针对不方便办事的群众和没有时间现场办事的群众,各村均设有代办事项,符合条件即可代办,让群众一次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