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大汾折扇
2020-08-07 09:3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黄良海

“轻罗小扇扑流萤”,又到了炎炎夏日,古村中,榕树下,老翁稚子摆手摇扇,好不凉爽惬意。古龙笔下风流倜傥的传奇侠士楚留香,聚骨扇做兵器,搅得江湖风起云涌。棋圣聂卫平执黑白,握折扇,经纬间对弈,儒雅从容。

这袖里乾坤手中扇,能文能武,登得大雅之堂,出没在陋巷茅屋。

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折折叠叠,开开合合。用时撇开摊平,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折叠收拢,长柄一束,玲珑小巧。一开一合,开张有度,进退自如。

在遂川县,折扇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康熙年间(1664年),广东兴宁罗姓艺人来到今大汾镇江夏村白石坑,招徒6人,传授制作折扇技术。作为家庭副业可以养家糊口,折扇制作因此逐渐扩展到江夏、草汾、鹿坑村一带。民国28年(1939年),大汾人古仁风在圩场创办折扇厂,以其名字冠以“仁风”牌商标沿用至今。折扇又别称“仁风凉友”,是缘分的巧合?亦或是人为的改名?

折扇虽小,工序繁多。选竹、开片、蒸煮、晾晒、打眼、拖边、整形、碾压、挫头、烘焙、打磨、穿小骨、烫钉、晒面、糊面与折面,步步费时费神,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匠心。

大汾折扇以当地盛产的毛竹为扇骨,采用质地绵韧的纯桑草纸做扇面,数次刷油。后来,扇面原料由草纸改成为绵纸和毛边纸,延长了折扇的使用寿命。初创时期,工艺比较粗糙,品种也单一,只有黑色草纸扇;上世纪80年代,手艺人逐步改进制扇工艺,在扇面上用金粉描绘花草;本世纪初融合剪纸工艺用于制扇,并创造了印花工艺。

起初,大汾折扇的品种和规格主要有七寸和八寸的黑纸金花、螺方、万字匡、方头、大圆头、绿纸金花、红纸金花等。制扇艺人推陈出新,大胆革新,特别是解放以后更加多样化。先是做出了白纸花扇和绸扇;而后创造了类似工艺的油纸扇;最后研制出冲花折扇和檀香木质折扇。檀香扇玲珑精巧,洁白如玉,机器冲压的各种图案清晰可辨,佩上各色扇坠,既古朴典雅,又浓香扑鼻,令人气爽神怡。还有套扇、香水扇、冲花扇,件件造型优美,制作精细,开合流畅。

尺幅之内,诗书字画大世界。或工笔写意,山水花卉、虫鸟鱼虾跃然于纸上,或楷行隶篆印章,铁画银钩,笔走游龙如行云,挥洒自如似流水。若你兴致大发,也可以在空白的扇面上题诗作画,于古朴中见精致,古色中显新意。如果更讲究些,可以佩上“扇坠”,无需贵重的玉器宝珠、虎斑贝、金丝妆点,即便是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小小饰件,用心就好。一把装饰精美的大汾折扇,把玩、欣赏、珍藏,或赠送亲朋好友,是礼轻情意深的佳品。

待字闺中无人识。改革开放之后,大汾折扇来了一回“出山记”:下吉安、闯南昌、北漂京城,惊艳各级展会;经香港,出国门、渡重洋、亮相欧美,众人啧啧称赞。

难以想象,折扇厂在鼎盛时期,几乎大半个大汾镇的人都在厂务工,或是把活计带回家做再交货,就连附近圩镇也多有乡民以此谋生。如今,折扇被空调、电风扇取代了扇风降暑的功效,其第五代传承人古志明也年逾不惑,但他仍旧坚守着一家小店,制作的折扇主要销往浙江等地。

小小折扇乾坤大。阴阳两个扇面,一面是历史,一面是现实,或者说一面是生计,一面是畅想。开合聚散,是传承与创新,是坚守与开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折扇承载了更为丰富和精深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