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周刊> >正文
一个村庄的蝶变——峡江县江背村双管齐下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2020-07-15 08:2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龙礼香、本报记者孔璐、实习生郭小红

“噼叭噼叭……”近日,记者走进峡江县江背村,在村里的滚水坝码头,几位村民正在清澈的溪流中洗衣服。棒槌敲击衣物发出的“噼噼叭叭”声,与“哗啦啦”的流水声共同演奏出一首动听的乡村乐曲。

江背是该县桐林乡桐林村委下辖村小组,背靠普华山,河水绕村而过,山灵水秀,景色宜人。近年来,该村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环境“面子”和文化“里子”双管齐下,治理了污水,打造了31个美丽别致的农家庭院,建设了农耕文化走廊,还环村栽种了200多亩油菜花,让江背村的风景越来越秀美绚烂。

治污水美环境,扮靓“面子”

“以前这水哪里能洗衣服,又脏又臭。”正在码头洗衣服的村民介绍说,过去由于缺乏治理和爱护,村庄周边的河流、小溪、池塘等淤泥堵塞问题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背村对村内水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按照“活水能来,多水能排,污水管好,雨水能导”的标准,进行渠道清淤、污水管网铺设、净化处理设施建设,把以前淤塞的“柴草渠”变成了“生态渠”。而污水处理终端则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污水进入后,通过7格式处理设备,才来到清水出口,水质在这“层层关卡”中得到提升和净化。

“以前只有城里才有生活污水治理,现在农村也有了,给我们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卫生。”看着村里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保洁员龚年英脸上洋溢着喜悦说道。在污水处理的基础上,该村还对渠道周边的果园、菜园进行整治,果园种上板栗、柿子、橘子、枇杷等果树,既提升了美感和整洁程度,又保留了乡村气息。如今,还在河道旁的竹林里修建了游步道,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场所。

如果说治水是对村庄大环境的整治,那美丽庭院建设就是精雕细琢的细节美化。桂花院、柚香院、蜜橘院……该村以“一户一景”为切入点,鼓励村民根据生活需求栽种果蔬等植物,打造了31个美丽别致的农家庭院。这些独具特色又干净整洁的庭院,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还成为了江背村的一道美丽景色。

展民俗育文化,打造“里子”

一边是5组农耕场景的小型剪影雕塑,另一边是6组手工石器农具,在江背村新老村的连接线上,有这么一条农耕走廊。村里的孩子们,总喜欢在走廊里走走看看、嬉戏玩闹。这是江背村在建设新村时,特意打造的文化走廊,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祖辈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这些简单古朴的雕塑与石器,不仅寄托着村民们对祖辈农耕生活的纪念,也还原了江背村多年来的历史变迁。

在村庄的文化建设中,江背村以传统农耕文化宣传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引领,既突出乡愁,又不断擦亮村庄的文明色彩,打造文化“里子”。

建设在村文化礼堂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该村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个缩影。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江背村将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公社文化礼堂修缮改造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美丽乡村、纪律教育、初心使命”三个板块,开展党课宣讲、最美儿媳评比等活动。有了实践站的引导,文明乡风不断深入村民心中,大家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精神面貌也展出了新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江背村还注重就地取材,老物新用,不断挖掘老素材的丰富内涵。桐林是油桐之乡、茶油之乡,以前铁皮油桶在桐林乡村随处可见。村民把废旧油桶彩绘加工成俏皮可爱的油桶“宝宝”,还在彩绘废旧轮胎里种上蔬菜,将文化元素和美观相结合,既物尽其用又给村里增添了一分秀彩和灵动。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