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花”开红艳艳——江西吉安市青原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速写
来源: 中国水利网 2020-06-23 20:1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日前通过验收,这是对青原区近年来持续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青原区自2009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以来,坚持先行先试,找准切入点,推出组合拳,拓展覆盖面,提高节水率,探索出一条丰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新路子,2016年荣获“江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区)”称号。

从“试点”到“示范”节水建设蓬勃发展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作为传统农业大区的青原区,农业节水既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切入点,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重头戏。

记者来到富滩现代农业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20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垄埂上滴灌带小孔水滴浸渗到秧苗根茎,彰显出勃勃生机。张家渡村支书王克文介绍:“以前漫灌要七八个人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浇完的地,现在电闸一合、电钮一按,滴灌直接把水滴到蔬菜的根茎上,20分钟就全部浇完了,而且还省水,一年能省下10万多立方米水,比以前节约了1/3。”

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专家介绍:“近年来,青原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25亿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农田建设为重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4.99万亩,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灌溉’的转变,全区年均农业节水达5160万立方米。”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不光在农业领域进行,还拓展到工业、社区、学校、生态等领域,齐头并进,实现了从“试点”到“示范”的转变。目前,青原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6.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26立方米,水功能区水质检测达标率达98%,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1.2%,城镇居民日均生活用水量降至159升,新增绿化造林、生态修复面积12.5万亩,新增地下蓄水能力232万立方米。

从“墙上”到“地上”节水制度刚性有力

走进青原区节水办公室,只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价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整齐地挂在墙上。青原区节水办主任曾伏林介绍,为使制度从“墙上”落到“地上”,青原区健全压实责任、奖励补助、监督考核等保障机制,贯穿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各个环节。

为压实节水建设责任,青原区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指标进行督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各级责任人护水尽责、节水有效。

青原区严格实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对未通过水资源论证或达不到用水定额标准的,一律不得批准兴建,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及水污染项目的建设。同时,将用水指标作为招商引资“门槛”,向不合格企业“叫停”,向不达标企业“叫板”。今年年初以来,青原区责令企业停建2家、停产35家,限期治理2家,关停取缔6家,新建污水处理厂2家,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万吨,拒绝12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入驻,全区社会用水总量控制在2.11亿立方米以内。

全面推行节水奖励政策。青原区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落实资金1000万元,将农业灌区渠系节水改造及计量设施安装项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及节水型企业、工业园区、单位、居民小区等节水型载体建设项目,节水型城市建设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雨水、中水、再生水、矿井(坑)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项目,水平衡测试及其他节水技术改造、节水示范项目等六大类节水项目纳入财政补助或奖励范围,鼓励企业和个人引进或改进节水设施设备,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从“被动”到“主动”节水氛围日渐浓厚

青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517.6毫米,年水资源总量7.31亿立方米,人均3330立方米,是个典型的丰水区。试点之初,质疑的声音接踵而来:“这里从不缺水,不需要节水!”“自古以来,农民用水不花钱!”“怕是变着花样,增加我们的负担。”……

起初,明盛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喻金仁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反对者之一。2010年,在节水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明盛实业有限公司实施节水改造,建成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废水回用率达85%,生产水循环利用率达70%以上,年均节水400多万立方米,增效200万元。这一喜人变化,让喻金仁尝到甜头,用水观念发生根本改变,他也从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反对者”变为“宣传者”“推动者”“实践者”。

目前,青原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氛围十分浓厚,机关事业单位节水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农业节水面积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落实了有效节水措施。

在注重效益引导的同时,青原区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微信、电视、报刊等媒介,开展节水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市场、进村组、进家庭“八进”宣传活动,努力做到宣传不留死角、意识不留盲区,引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

青原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自觉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