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助推脱贫增添新动力 一个“非遗”工坊蕴含三种效益
2020-06-22 09:2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 本报记者 白灵

一根水竹,经过砍竹、分片、拉匀、刮削等多道工序,变身成一条条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竹丝在匠人手中上下翻飞,相互重叠,呈现多样的花纹……这是6月15日,在青原区工业园竹编非遗扶贫工坊里的一幕。

工坊依托市级非遗名录《青原竹编制作技艺》而设立,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通过“一带多”的模式,让这项传统技艺跳出失传断层的窘境,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这里,我一身的技艺终于得到了施展。”见到记者到来,青原竹编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曾利泉,停下手里的动作,感慨地说。今年50岁的他,已经有40余年的竹编经验,据他回忆,父亲会编制竹制农具到市场上卖,曾利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艺,初中时手受伤缝了4针,至今左手大拇指还有伤疤。高中毕业,他辗转四川、广东等地学习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等多项技艺。到过竹编厂学艺,开过竹编厂,但看到学习这项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心灰意冷的他也曾经想过放弃。

在青原竹编非遗扶贫工坊,他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2019年,作品《田园清歌》获第54届全国工艺大奖赛金奖;作品《古韵》花篮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工艺美术飞花奖”银奖等。由此产生的文化效益令人瞩目,关注竹编技艺的人越来越多,也因为这项技艺,让一些人的生活得到改变。

家住在青原区天玉镇的刘脚女便是受益者。如今,在家门口务工的她已经是一名技术娴熟的竹编师,每月最好时可以领到近4000元的工资。以前,因为婆婆患病需要长期吃药、子女上学、家庭收入低,她家被评为贫困户。2018年,她在工坊学习竹编技艺,生活也由此改变。“以前学艺做学徒还没有工钱,现在学艺能拿工资,真的蛮好!”刘脚女喜滋滋地说。

据了解,青原竹编非遗扶贫工坊有建档困难职工15户,其中6户贫困户、2户农村低保户、7户企业困难户。在工坊就业,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6月1日至3日,江西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和管理培训班在青原区举办,青原竹编非遗扶贫工坊受到大家关注,参训人员陈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提供工作岗位,让贫困户学习技术助推脱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化效益、社会效益需要经济效益支撑,青原竹编作品市场反响如何,销售情况怎样?青原竹编非遗扶贫工坊经营者为白云湖匠心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罗武告诉记者,工坊内包含竹编、红木家具、古建等多个项目,他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私人订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去年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在竹编产品方面,他们不仅制作传统样式的竹编产品,还制作了现代女士包、瓶插、装饰画等多种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