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民生> >正文
[脱贫攻坚 感恩奋进] 罗小华的“4050”乡村饰品厂
2020-06-10 09:0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郭文宇

没有打卡准点上下班,只要有空随时都能来;没有最大招工年龄限制,只要想学就有师傅教。6月3日,记者走进罗小华和他两个伙伴一起创办的鸿泰饰品加工厂,探究该厂背后的“秘密”。

该厂位于泰和县塘洲镇永昌圩镇的小街上,员工都是附近村庄四五十岁的村民,因此称之为“‘4050’乡村饰品厂”。

“小孩子在镇上读小学,我下班途中就把小孩接了,回家还可以照顾60多岁的婆婆。”当日,饰品厂员工、塘洲镇塘洲村村民胡二英告诉记者,进厂工作给她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样是饰品厂的员工,塘洲镇龙口村的陈章泰也表示,以前在家种一亩多地,没什么收入,农闲时到鸿泰务工,不仅有了收入,还过得踏实。

给村民带来好生活,这是罗小华创办饰品厂的初衷之一。说起为何在此处建饰品厂,且都招四五十岁人员,今年40岁的罗小华说,农村里有一大批四五十岁村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想打工却出不去,在家种田田不多,加上他自己肢体残疾,在外打工也十分不便,家中年幼孩子和患病妻子都需要照顾。综合考虑下,罗小华便“量身”建了这个厂,工厂计件,早来晚来都可以,一人一台机子,早走晚走都不影响别人。

1980年,罗小华在泰和县塘洲镇栗芫村出生。几个月大的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肢体残疾三级,读完初中,罗小华就走上了社会。他先是在泰和县城学修摩托车,学了两年,就自己开了家摩托车修理店,生活慢慢好起来后,与遂川姑娘简秀英喜结连理,育有一儿一女。但妻子身体状况较差,微薄收入难以支付高额医药费,家庭负债累累。罗小华于2008年到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打工,开始接触小饰品行业。

2014年,镇村干部在精准识别入户过程中得知其家庭情况,通过村民民主评议会,识别罗小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华也在此时返乡发展,拿着政府审核通过的5000元资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他饲养乳肉兼用牛和泰和乌鸡,通过艰苦打拼,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于2015年成功脱贫。

志当存高远。2015年,在镇、村的支持下,罗小华和同村两个伙伴创办了鸿泰饰品加工厂,主要业务是加工女性常用的衣服饰品挂件和耳环等产品,属于半成品加工环节,半成品加工好后发往义乌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义乌是全国小商品商贸中心,有充足订单。工厂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的13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36人。

勤劳奋斗圆了脱贫梦,身为残疾人,罗小华身残志不残。“在坎坷的命运面前,很多残疾人失去信心,‘烂船烂拖’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烂船更要好好地撑。”罗小华常说,“人有精神土生金,只要有精神,贫困击不倒、病魔压不垮。”

如今,罗小华爱人身体好转,两个孩子成绩良好,家里也住上了三层小洋楼,过上幸福生活的罗小华,不忘帮贫,带富乡邻。

近几年,饰品厂都是满负荷生产,不仅冠朝、上模、澄江、沿溪等周边乡镇村民来加工产品,连万安等地也有人过来打工。在饰品厂做工的工人,多的时候有6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300至400人,为乡邻带去了可观的收入。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