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刘智勇的“产业扶贫经”
2020-05-27 08:5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2

刘志勇(右一)和脱贫户一起喂香猪。

龙艳红、本报记者徐瑞春 文/图

“这次贷款能够如期办下来,多亏了刘书记,我的香猪养殖场越来越红火,今年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脱贫户陈信龙说道。

5月20日,永新县龙门镇黄岗村第一书记刘智勇,顶着晌午的毒辣太阳,赶到脱贫户陈信龙、陈忠振合作养殖场,查看香猪长势,顺带捎来贷款已办好的消息。

“我们村生产的香猪、鸡鸭鹅、茶油等绿色产品,品质优良,无任何公害、药物残留和添加剂,欢迎大家品尝购买!”说起自己代言的产品,刘智勇脸上写满了自豪。

扶贫要扶根,产业扶贫是抓手。从产业扶贫中寻求突破,这个“留任第一书记”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村集体产业+家庭特色养殖业”共同发展,是连任三届第一书记的刘智勇带领黄岗村脱贫不返贫的“锦囊妙计”。在他的带领下,黄岗村顺利脱贫,全村71户贫困户也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刘智勇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市优秀第一书记,在2018年全市庆祝建党97周年暨作风建设推进大会上作为脱贫攻坚的代表作典型发言,并成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巡回报告团成员之一。

反客为主 做贫困户贴心人

2015年7月,市委台办经济科科长刘智勇被选派到永新县任职第一书记,刚开始在象形乡合心村,2016年1月转岗至龙门镇黄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刘智勇深知,要想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怀着亲人般的感情,与村民实实在在地交心,和他们处朋友,找准致贫原因。

在村里,他只要有空,都会带着一本民情日记,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里,和群众交心交朋友,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决心。几年下来,刘智勇走访了全村900多户村民,其中7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更是平均每户上门走访次数达到了20次以上。

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业,刘智勇自掏腰包,开车带贫困户陈志珍到吉水买香猪;为了帮助尿毒症患者周桂娇树立生活的勇气,他经常上门陪她聊天,做家务,自己开车送她去市里医院看病,帮她落实低保,升级残疾证,报销医药费,落实产业帮扶项目,还帮其刚退伍的小儿子在市里找了一份健身教练的工作。几年来,他共为村里老百姓协调和解决各类问题上百个。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虽小的点滴付出,收获的却是全村老百姓的高度信任。

无中生有 书记变身推销员

刘智勇在扶贫攻坚战斗中,善于“拿来主义”,扮演多种角色,实现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在黄岗村搭建起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广阔平台。

“刘书记,家里剩下的1800多只鸡怎么办呀,我特意留着过年卖的,没想到出了这个疫情……”今年正月,56岁脱贫户陈志珍急得团团转,一通求救电话拨给了刘智勇。

“你不要急,我来想办法!”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刘智勇在村部前划定一块空地,作为陈志珍的“售卖区”,并主动当起了“推销员”,村里村外“拉顾客”。不到一个月,陈志珍的鸡鸭鹅不仅销售一空,“养殖大王”的名号也远播千里。

多年来,刘智勇争取小河流域治理项目资金打造了一个600多亩高产油茶基地,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建设了500亩大棚蔬菜基地,扶持村里能人建设了200亩青蛙养殖基地……这一个个以合作社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壮大,让全村贫困户入社入股分红,1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

“发展村集体产业,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每户大概500元左右,零星用工、长期就业的名额也有限,所以想要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除此之外,还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发展短频快的家庭特色养殖业!”对于产业扶贫,刘智勇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真要谢谢刘书记,去年养的2万多只鸡鸭鹅全部卖完了,收入大概10万元左右。”陈志珍喜笑颜开。从2014年家住一层平房、入不敷出的“红卡户”,到如今家住小洋房、收入10万的“脱贫户”,陈志珍家的“蜕变”,刘智勇既是帮扶人,也是见证者。

因势利导 激发贫困户潜能

真扶贫、扶真贫,就要立足当地实情,坚持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以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情怀,实施精准扶贫;因势利导,为每个贫困群众量身定制接地气、有效果的“脱贫套餐”,做到“帮”与“需”紧密结合,使扶贫效果最大化,确保扶贫脱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2015年,刘智勇成为陈志珍的结对帮扶人。陈志珍身体不好,妻子身患糖尿病,女儿要上学,仅靠他一人开三轮车跑运输每月不到600元的收入支撑,日子越过越穷。

经过多次走访,刘智勇发现,陈志珍虽干不了重体力活,却有几年的养殖经验,于是开始扶持他发展特色养殖业。但陈志珍顾虑重重:缺资金、缺用地,更害怕亏本。刘智勇为他加油鼓劲,为他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一块免费洼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帮他畅通销售渠道等。在他的帮扶下,陈志珍迈上了家庭特色养殖脱贫致富路。

扶贫先扶志。为让更多的贫困户树立信心,勤劳致富,刘智勇不定期召开“贫困户座谈会”,召集贫困户在一起,请陈志珍等“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鼓舞致富士气;对一些有想法的贫困户,还会带到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56岁有技术、能吃苦的陈信龙与38岁有眼界、有头脑的陈忠振,被刘智勇“撮合”在一起,发展家庭特色养殖业。

陈信龙因视力较差,适应不了生产线上的工作,一直在家游手好闲,他和80多岁的老母亲,就靠一年的低保金和入股分红生活。

身患尿毒症的陈忠振,父亲年前刚去世,母亲在村里产业基地上打点零工,老婆在外务工,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

“原先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两家返贫。”现在看到他俩的“上进”,刘智勇稍稍放下了心。目前,他们共圈养了20头香猪,挖了一口3亩多鱼塘,200只鸡鸭放养在山中,还准备养5头牛,收入总算有了着落。

采访中刘智勇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如同打仗,作战要善于攻心,攻坚要懂得审势, “乡贤陈圣茂拟投资500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进一步做活黄岗村养殖合作社;以小组为单位,养殖能人为‘领头人’,平整山地,划定山头养殖;生态养殖的农产品也不愁销,我已对接好了超市等一些销售渠道……”在刘智勇的描画之下,一幅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画卷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