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安静的南安宣烈公祠
2020-05-25 09:3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微信图片_202005171706402

 南安宣烈公祠

谢爱军、刘更新 文/图

初夏,在洋茶(今洋溪)南安村新居我遇见了南安宣烈公祠。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经历无数风雨后,静静地立于时光的一隅消遣风烛残年。触摸它的残躯,内心就涌出一种负重感。

洋茶,洋溪的乳名,在安福县西部边陲,素有安福“西大门”之称。它东与严田镇交界,南与彭坊乡接壤,西与莲花县路口镇毗邻,北与钱山乡、泰山乡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安宣烈公祠就在此,从千年古县安福县城一路西行,四十多公里就可到达。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的南安宣烈公祠,它以巍巍武功山为背,以逶迤的罗霄山脉为屏。

南安宣烈公祠历史悠久,是明朝年间刘氏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宣烈公所建。从明朝到如今,岁月匆匆,已过去了六百五十多年,六个半世纪经历的人和事在宣烈公祠都可以找到清晰的印记。公祠建筑讲究,具有明朝时期民间的祠堂建筑风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顶,阴阳瓦屋面,青色的砖块,黑色的瓦片。方正,中间一大门,门上前梁悬挂一牌匾,斑驳的印痕中可见宣烈公祠几个字,两旁各一个侧门。立于公祠前,望着这三扇门,似乎能感觉一代又一代的人正从这里进进出出。堂前木柱或是木梁上雕有花草树木人物等,尽管由于岁月的风蚀,但从雕刻的印痕及画的留笔,依然可见其精美。两进一天井,从前往后依次为前厅、天井及左右侧廊、后堂。公祠共有34根杉木圆柱,喻示刘氏在此兴旺发达之意。柱基都是用花岗红砂岩打磨而成,分为方形柱、八边形、古镜形三种。梁架有穿斗式及抬梁式两种,分明袱和草架。地面分条砖和三合土地面。门为攒边门、实榻门和镜面板门三种。窗为气窗,形状为海棠花样式。整座公祠,无不体现那一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南安宣烈公祠不久历史悠久、建筑讲究、雕刻精美,是安福古文化一部分,而且在革命时期为苏区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也是构建安福红色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宣烈公祠,望着斑驳痕迹,仿佛就能听到公祠中的一砖一瓦正在向我们讲述曾经在此发生的红色故事。

那是1930年,这里的天完全变了,第一届中共安福县委、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洋茶成为安福苏区党、政、军中心。为配合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反革命军事“围剿”,南安宣烈公祠以卖杂货为掩护,成为当时红军秘密的后方医院(即伤兵站)。永安、安莲、安宣边界地区的红军及游击对中受伤的战士都转移到宣烈公祠(伤兵站)医疗养伤。1934年3月,我红军17师与红18师在洋茶会师,宣烈公祠收容了它们会师时留下的红军伤员。同年9月,红军独立第三团革命军向武功山境内的安福泰山转移,与国民党第63团第一部队在安福钱山发生遭遇战,一个个受伤战士又悄悄转移到南安宣烈公祠红军伤兵站救治。伤好后的红军战士,宣烈公祠又目送他们走向伟大的革命征程。1937年,陈毅元帅从洋茶上武功山,途经南安在宣烈公祠夜宿。第二日清晨,秘密上了武功山。

南安宣烈公祠是刘氏公祠,是一种纪念,一种象征,它见证着南安村新居刘氏的发展,是古文化的一部分;它是红军医院(伤兵站),是红色建筑,它为中央苏区革命军事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央党史、军史和革命史上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就在离开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筹备修缮南安宣烈公祠。我再次望了望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公祠一定会恢复其最初的模样,这里也一定会成为古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会成为一处融古色红色文化的旅游胜地。

责任编辑:京敏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