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杨万里把已写的诗全烧掉,闯出新路
2020-05-22 09:3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杨万里故乡南溪桥  

李梦星文/图

杨万里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写诗。他开始背了好多唐朝诗人写的律诗,后又学习宋代名相王安石的绝句。成年后,他最喜欢称作“江西诗派”的诗。诗读多了,心中充满诗意,就模仿前人的方法写起诗来。朋友们说他的诗风很像“江西诗派”,用词精巧,还常用典故,杨万里听了很高兴。

去湖南零陵当县官时,杨万里已35岁。到这时他共写了1000多首诗。可是,他渐渐觉得自己写的诗虽然精炼,用词造句花了不少功夫,但有时不流畅,不顺口,别人读得很吃力,有的还缺乏生活气息。他认为,总是仿照古人的写法,没什么新意,是不会有进步,应该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苦苦思索了很久,决心与过去告别,把以前写的千多首诗稿堆在院子里,狠下心来,点一把火全烧掉了。望着燃烧的诗稿,他松了口气。

烧掉了旧诗,一切从头开始。杨万里不再模仿前人,独自开辟新的天地。他可以摆脱那些写诗的清规戒律,自由自在地把想要写的东西写成诗。他不用冥思苦想造词遣句,为某个词句使用是否合律合韵而苦恼,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情感了。他只管走自己的路,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杨万里自号诚斋,“诚斋体”诗在诗坛上独树一帜,重要特色是一个“活”字,就是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内容鲜活广泛,贴近生活,开文体诗歌大众化、通俗化的新风。

他的诗歌选材灵活。正如他自己所言:“山中物物是诗题。”他捕捉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转瞬即逝的事物,用快镜头摄入诗中。因此,所写的对象是活的,是新的。走出书斋,在广阔天地里自由地想象,自然万物激发和调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写乡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他写村童放牛:“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他写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他的诗歌语意活泼。公务之余,他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去与百姓交谈,到山野之中去赏翠竹流水,听小鸟歌唱。他把听到的事情、见到的情景,都用笔描绘出来,变成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他还吸收活泼的民谣俚语甚至口头语入诗,好读易懂,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涵,增强了生命力。比如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用“拜杀芦花未肯休”来写狂风,用“西堤杨柳当防夫”来形容戍边的将士,使语意显得鲜活新颖。这些近似口语白话的诗,通俗易懂,令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这是所谓典雅端庄的文体诗歌所达不到的效果。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幽默地评述:“诚斋可以说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师法、造化自然,他摆脱传统的束缚,获得了身心的解放与创作的自由,“不信陈言只信天”。

为什么杨万里钟情于大自然?他在《秋雨初霁》中云:“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杨万里为官刚直,为人正直,厌弃那种庸俗不堪的尘俗,寻求诗化的、清净的美好世界。他不太愿意用笔描写尘世的纷扰,尤其是官场的污浊。他寄情山水之中,赞扬有节的竹、耐寒的梅、出污泥不染的荷,以慰藉心灵,勉励自己保持高洁的品性。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