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写春联
2020-01-17 10: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喜庆对联

       

■欧阳跃亲文/图

过新年,贴春联,这也许是我国最盛行、最隆重、最中国范的祈福行为。

“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新春即至,一道道红色的年味就要扑面而来。

如今,印制精美的春联随处可见,但我最钟情的还是手写的春联,那饱蘸深情的点横竖撇捺,那溢满祝福的篆隶楷行草,是那些印刷品无法替代的。

从懂事起,我就开始崇拜父亲,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村里凡有做喜事的人家都要找父亲写对子。春节前两三天,我家更是热闹如菜市场,人进人出,按着辈分叫着:

“爷爷,我爸让我请你写几副春联。”

“大伯,请你写几副对联,我就作兴你这手好字。”

“叔,辛苦您一下,写副对子贴大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每个进门的人都毕恭毕敬的,堆着笑脸,生怕父亲拒绝。而这时的父亲也特别高兴、爽快,来者不拒,一个个来时腋下夹着几张红纸,出门的时候则卷起一大筒春联嬉笑而去。

农村人对春联写什么内容并不十分讲究,但父亲好像知道他们的愿想一样,大笔一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一副好联就写好了。村里人忙不迭地把春联牵直铺平在地上晾干,嘴里还一个劲地夸父亲写得好,有如书法家一般。一通表扬,父亲写得更欢了,有时母亲连催几次都停不下手去吃饭。

偶尔忙不赢的时候,我也会帮父亲打打下手。渐渐地,我也知晓了一些关于春联的知识。春联也叫“门对”“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百姓过春节时悬挂的是“桃符”。《淮南子》里介绍说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成的木板。木板上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大门两旁,用以驱恶镇邪。到了五代,蜀后主孟昶在“桃符”上亲手写下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到了明太祖称帝时,他在除夕前传旨,要求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由此春联开始盛行,遍地开花。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太深,考入师范后,我也特别喜欢书法。有一回春节写对子时,看到父亲实在太辛苦,我自告奋勇写了一副,谁知父亲看后立即决定“交班”。此后多年帮村民写春联的事都成了我的任务,即使后来搬离老家住到城里,每到写春联时间父亲就催着我回家。

城里贴春联一副两副就够了,而农村要贴的地方就多了。院门、大门、后门、厨房门都要贴大副的春联和横批,每个门心还要贴“福字”。对扇开关的门上要贴“春条”,写上“开门大吉”“出门见喜”“进门如意”等词语。粮仓、橱柜上则贴上菱形的“斗方”,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五味飘香”等吉祥词。牛栏、猪栏、鸡笼、鸭笼也不能少,贴的是“六畜兴旺”“金鸡报喜”“鸡鸭成群”。自行车、楼梯上贴“出入平安”“步步高升”。更有意思的是,由于灶台生火做饭主宰吃喝,寓意家庭兴旺幸福,还特别郑重地贴上“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东厨司命神位”。

一户人家写下来,怎么也得半个小时。几户人家写下来,老宅子从上厅到下厅都被红红的对联铺满,可谓是“满堂红”。自从揽上这活,我每年都要花上三五天给村民写春联,直至大年三十傍晚吃团圆饭时才收工。虽然累得腰酸腿疼,但大年初一醒来,看到家家户户贴上的都是我的“手写体”,那份自豪和喜悦至今都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