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生态宜居 先问百姓
2019-12-25 10:0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龙玉然

我们注意到,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中,各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手段多样,打造“生态宜居”工程是其目标之一,这是大好事。那么,如何才是生态宜居的最佳状态?窃以为,开展这项工作前,应该多问问百姓。唯有适合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也就是百姓心里边认同的生态宜居,才算是真正的为百姓谋福利的实在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且民风淳朴。这是非常值得珍惜和利用的。但有的地方在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农村的实际工作中,罔顾当地历史人文、风情民俗和自然生态背景,一味认为“农村的就是不好的,就是土的,就是该改掉的”,结果也不问问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百姓同不同意、满不满意、乐不乐意,便一厢情愿地将其打造成主事者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趋于城市化。这种钱花了不少、事做了不少、大拆大建了不少,却得来百姓抱怨不少的做法,实在不应该。

有的地方将村里农户房前屋后种的果树不由分说都砍了,花大价钱采购四季常青的景观树种在村道两侧,美其名曰统一规划。殊不知百姓从此之后想吃个水果,也只得自掏腰包,不但增加了生活开支而且颇为不便利,难道这不是一个失策?其实,这种做法对于生态建设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反而培养不了“人”对“物”(树或者环境)相依相护相亲的感情。

有的地方,宁愿不让百姓在村头舍尾种菜,也要辟出空地来种草。草地是成规模,但种完就算,没人去打理,一两年后便是杂草丛生,成了垃圾的藏身之所。更不用说有些不伦不类的绿化带,放在农村不但不实用,而且只是“一时好看”。农村就应该是农村的样子,农村的样子也是一种特色,它完全可以不同于城市。更何况我们才离了农耕社会多长时间?那种慢生活姿态,其实却是多少城里人的向往。本来我们的工作是要吐故纳新、去芜存菁、兴利除弊,结果走了歧路,这都是没有“先问问百姓”才导致的。

毋庸讳言,有一些农村环境是比较不好的。我们整治也好,建设也罢,其实就是为了让群众更好享受发展带来的普惠。如何享受?无非是让他们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更加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你问也不问老百姓意见,就把人家祖居地改得面目全非,这肯定是不妥当的。而细说起来,处理好农村垃圾的统一清运、改善好农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好那一片蓝天绿水青山、倡导好文明绿色的行为方式等,这些才应该是百姓想要的。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