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青原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12-23 09:1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青原讯(青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日前,市文广新旅局公示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30项。青原区有4项入选,涉及传统舞蹈(Ⅲ)、传统技艺(Ⅷ)、民俗(Ⅹ)等三类。

这4个代表性项目分别为:青原新圩舞狮、青原唢呐制作技艺、青原竹编制作技艺、青原下元宵节。

青原新圩舞狮

“左狮右象在江边,派源洞里住神仙。”说的就是新圩镇大前村大门前自然村。新圩镇大前村大门前自然村古时叫庙前村,历来有舞狮的传统,距今有600多年历史。舞狮既是传承民间武艺,也是保卫本族安全,更是所求天下太平,故大门前开始组建舞狮队。从此,大门前舞狮民俗便世代传袭了下来。

IMG_1405

青原新圩舞狮

大门前村舞狮又称“青原新圩舞狮”。开始动作简单且时间短,后经邀请泰和苑前戴坊村戴氏师傅前来指点、修改、完善,才得以在附近村落表演出名。大门前村村民素有尚武习俗,时常聚集宗祠习武、排练,一直持续至今。每年春节、元宵或有重大庆典活动,不管再忙再累,村民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以舞狮的方式欢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青原唢呐制作技艺

青原区文陂镇夏家村的夏侯佐镒是传统民间唢呐纯手工制作的传承人。唢呐,北方也叫“喇叭”。袖珍型唢呐还有一个别致而动听的名字,叫“海笛”。在一个锥形木管上开出八个音孔,这八个音孔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七个音孔,后面一个音孔。分别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控制音量。唢呐不仅是中国民间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我国各地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乐器。

2006年5月,唢呐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青原区文陂镇也正准备为夏侯佐镒的唢呐纯手工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传。

青原竹编制作技艺

青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原竹编技艺》的传承人是曾利泉创作设计的系列竹艺作品,其做工细腻,唯美自然、朴素淡雅。其作品“田园清歌”曾经荣获“金凤凰”大赛金奖。

1555979722752

曾利泉创作设计的竹艺作品。 (资料图)

青原下元宵节

青原区下元宵节,指的是全区农村在每年农历正月底至二月初二的这段时间内,按照传统习惯,每个村庄自行确定一天请客送神,开展诸如接大神、喊船、彩辇、上灯、舞龙、庙会等巡游娱乐、祭祖送神活动,属于年节习俗。

习俗主要表达青原人民对各方神祗的恭敬,对祖先功德的怀念;祈求神祗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各村居民子孙繁盛,无病无灾,学业有成,事业通达。这种人神共乐活动,传承时间较长。大多村庄从肇基开始,一直延续,多则几百年,少则上百年,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程式。整个活动崇尚文章节义,敬畏天地山川,敦睦家族乡邻,讲求忠厚传家,光宗耀祖,爱国爱乡的文化内核十分突出。

近年来,青原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