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温暖的手札”
“巴金先生:校样已看迄,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

今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巴金和友人走过的岁月,巴金故居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推出“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全国巡展,集中展出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40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

在上海举办的巡展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深情地说,“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终是一盏明亮的灯,守护着爱、正直、真实、奉献等美好的价值。”

“巴金先生:校样已看迄,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这是鲁迅的叮嘱;“久不通信,但知近况佳胜,精神焕发,甚佩甚慰。”这是来自茅盾的久别问候;“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这是老舍先生发起的“饭局邀约”……这些展览的书信内容,涉及文学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铁凝说,作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伟大正在于他是如此质朴,他是一个劳作的人,他以一个劳动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对待世界。

巴金先生,一生重视友情,爱护朋友,也得到朋友们的爱戴。从巴金的“温暖的手札”中,我们仿佛读到了一颗厚重、温暖的灵魂,触摸到一颗温润、坚强而沧桑的心灵。如今,岁月流逝,这些书信成为了时代和历史的最好的记录,在文学史料的意义上讲,它们也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珍贵的文献……

还是铁凝说得好,“这个展览温暖着我们,当巴金先生写下那一封一封信札时,他是写给远方的朋友,但隔着长长短短的时间,我们大家也都是收信的人,从那些擦亮心灵的信里,我们读出了深情厚谊,读出了风骨和信念。”

在这里,铁凝用“温暖”一词,重点强调了这个展览的精神温度、文化热度,其实,这个“温暖”可说是巴金先生人格形象的最好的注脚。“巴金先生去世已经14年了,我们所有人依然能真切感受到巴老的热情和性格。和他有过交往的人、读过他作品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光和热。”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正门中央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巴金的题词:“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中得到温暖,也把火传给别人。”这些话,巴金表达的不止是文学具有“火种”般的温暖,也表明了他自己的生命永远与中国文学事业结为了一体……

上海这个展览的设计元素均以书信文化为主题:邀请函信封上的地址“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的手迹,仿佛巴老亲自发出邀请;木质邀请函背面印制了手札展作家们的书信手迹,展览主题背景和刀旗、留言板页面均以巴金先生及友人使用过的信纸为背景,在留言、阅读时仿佛翻开一封封来自从前的慢递书信;展馆中还设互动留言墙,读者参观至此,可在巴金先生与妻子来往书信片段的旁边写下感言,重温手写的温暖……

总之,我们读着这一封封巴金与友人的手写信札,我们感受到其中珍藏的美好温暖的情感,唤起了我们深埋心底的传统文化的情怀,使我们读者更怀念这位温暖的老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