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谷村的人文渊薮
2019-11-15 09:3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谷村位于吉水县的北端,与峡江县比邻,是江南的一个拥有二万人口和千年人文的自然村。村的北面有武功山延绵百里的余脉万华山;南面则是武功山的另一支余脉南岭;东边十里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从南岭北眺,万华山就是谷村的天然屏障。

在万华山与南岭之间,同江河自西往东,蜿蜒穿过。谷村就坐落在同江河与赣江的冲积平原上,良田万顷,一马平川。

古吉福地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陷长安,一路杀伐。国师杨筠松为避战乱,南下江南,坐船到同江登岸,见此地樵歌响答,牧唱互闻,放眼北望,翠屏隐耀。大师堪舆此地后说,此乃吉地,并留下“笼破鸡飞,见谷即止”的择地吉言。

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时,开基祖李唐也为避战乱逃到吉水高村住下,觉得高村居住不如人意。当听到有大师杨筠松堪舆之说后,决定挑鸡选地。乾贞元年(927年)三月,他携妻挑担带鸡从同江河上岸北行,走到今天建村的地方,笼破鸡飞,用盘子盛谷喂鸡,鸡食后安然入笼,正验大师所言,李唐欣然就此安家定居。李唐所择之地旷达四冲,良畴肥沃,演迤千顷,山水映代,清淑灵秀,被后代叫为“旧宅里”。

明代礼部尚书金幼孜感叹说:“其地衍沃夷旷,茂林嘉树,扶苏蔽空,清泉白石,辉润洒落,四面环以苍翠,若崆峒,若鹿角,若山凹,诸峰逶迤,绵亘巉岩,秀郁如重城厚郭,低昂起伏,隐然而与人拜跪拱揖,可喜可爱,奇相翁存,日常号其居曰环两山间,盖取李愿居盘谷之意。”

明代右侍郎罗汝敬赞叹说:“江右之地,方数千里,因山水名郡邑者,惟吉为胜,环吉之地,方数百里;因山水名墟落者,惟谷村为胜,环谷村而居者邑著姓李氏,故又称李谷。”

由此,盘谷、谷村之名秩然可考。

明代进士周启游历谷村,对谷村的人文地理也大加赞赏:“壤可以稼,池可以渔,畦可以茹。或窈窕寻壑,或杖履访邻,亦或荫流而坐。”

显赫家族

西平堂李氏一世祖李晟,为大唐戎马征战位居首功,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为彰显李晟再造大唐的功绩,唐德宗将李晟的容像,列于凌烟阁。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十二个掌握了兵权,但最有名望的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四人,都在唐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李愿,号盘谷子,官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和盘谷声名鹊起。当然,这里的盘谷是指河南济源的盘谷。

李愬,魏博节度使、太子少保,赠太尉,封凉国公。以前读初中有一篇语文课文《李愬雪夜入蔡州》,所描写就是唐朝后期名将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个成功的奇袭战典型战例,表现了李愬的大智大勇。

李听,河中尹、河中晋慈隰节度使、太子太保,赠司徒。

李宪,宗正少卿,迁光禄卿,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太府卿。出任洪州刺史,转岭南节度使。

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十二个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今南昌)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自己的堂号,并供奉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长子李游为袁州刺史,晋爵宜春郡侯。公元882年,李游的长子李服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五世孙李唐在乾贞元年(927年)定居吉水谷村。李唐因择吉地,使得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耕读科考

在那亦耕亦读时代,许多农家子弟的童年就是在边放牧边读书长大的,然后走向科举之路,展现人生的才华,就如那陪牛吃草的白鹭,一旦展开飞翔的翅膀,翱翔蓝天,一鸣惊人,那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谷村李邦华就是“田舍郎”中的佼佼者。

虽然李邦华也是出自官宦读书世家,只是到了他父亲李廷谏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李邦华的奶奶过世,家里居然连一口薄棺也买不起,只好用禾杆偷偷葬了。但贫穷并不是不读书的理由,李邦华的父亲李廷谏一直很刻苦学习,在父亲引导下,李邦华从小显示了才华,在老师邹元标教导下,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与父廷谏参加乡试同时中举。为了第二年的进京考试,李邦华和他的父亲李廷谏取出自己的积蓄,再借些盘缠上路赶考。父子俩穿越十里芦苇地、虎狼出没的磨盘洲,来到赣江边的小码头小江村,乘船北上,然后风餐露宿,徒步走到京城。

不懈的努力,终得回报。万历三十二年喜中进士,三甲第三十五名,那一年,李邦华30岁。遗憾的是他父亲李廷谏落榜。

李邦华从此开启了他的官宦生涯。他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始授泾县(在安徽境内)县令,历任御史、易州兵备、光禄少卿、右佥都御史、兵部侍朗,累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李邦华在文信国祠写下一首绝命诗:“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自缢而亡。据说邦华去世三天后,仍面色如生。李自成的军队见了叹曰:“真忠臣也”。后来,该文信国祠更名为“二忠祠”,以纪念庐陵两大忠烈文天祥和李邦华。

崇文重教

万华山自西向东连绵起伏如巨龙般横亘在谷村北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白云深处,青山映带,山势陡峭,长满青苔的石阶小路蜿蜒而下。山下山风阵阵,小溪潺潺,茂林修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代文豪戴名世在四部尚书李振裕陪邀请下游览上垇的桃林岭,他要去看那桃山镜石。相传谷村文风风水渊源于此,那里有累累巨石名叫桃山镜石,每当遇科考之年,这些巨石焕发出熠熠光辉,远眺如镜耀目,是谷村弟子参加科考的祥瑞,故有“桃林岭上镜石光,照见谷村李家坊”之说。

戴大文豪走在幽静乡野小径,杜鹃盛开,高大的古樟虬技参天,那布谷声声,飘过高大树木林梢,穿越空旷清凉的早春田野,音余袅袅,好一派温婉的人文情貌,让他慨叹不已:“江西山水之胜称吉安,吉安之属曰吉水,吉水有村曰谷村”“谷村之旁有山曰桃山,山多美石,而以镜石为奇。镜石者,其石形盖如镜云,石有时光耀照人,则李氏必有兴者”,但他却认为“是奇仍在人不在石也”。

的确,谷村李氏从始祖李唐开始,便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创设湛源书院,要求幼童入书院读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世李迁之、李存之兄弟首开纪录,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同科中举,接下来在短短三十年中,一个村子连中9个进士,而李鼎三叔侄中同榜进士,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于建炎、绍兴间先后在谷村敕建经训书院和义方书院。宋绍定五年进士、缉熙殿侍讲李晦之于嘉熙间又创建了桂林书院,此后元、明、清三代又先后建起了文蔚书院、树人书院、东湖书院、神童书院、有斐书院、三益书院、复礼书院、六行书院,连宋代书院总计12所,到清末除湛源书院已废弃外,尚有11所。从宋元丰五年至清乾隆四十年,谷村683年中共有进士68人。此外,自元至清贡士96人,荐辟34人,仕籍67人。除去封赠、荫袭不计,谷村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共308人。

由科举而进入仕途者也很多。《谷村仰承集》记载:自宋至清末,被朝廷任以官职的287人,五品以上46人,三品以上16人。明代左副都御使李中,明代兵部尚书李邦华,明代吏部尚书李日宣,清代兵部左侍郎李元鼎,清代历工、刑、礼、户四部尚书李振裕等名人。

读书人多,科举贡荐者多,入仕者多,必然形成浓厚的文风,学者文人也多。据不完全统计,谷村自宋至清末有著述者71人,有著述150余部。经查,这些著述中至今尚存,藏于国家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的有38部,其中有名的如宋代经学家李如圭,他的经学著作《仪礼集释》30卷、《仪礼释宫》1卷、《仪礼纲目》1卷,除《仪礼纲目》已佚外,余二种均收入《四库全书》。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