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陂下古村
2019-11-11 08:5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行旅青原·向导》第二章:古韵庐陵

在这里,您可以触摸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

幽深的街巷、斑驳的老屋、细腻的雕刻、精美的楹联、美轮美奂的宗祠和原汁原味的民俗,

无不唤醒珍藏于心灵深处悠远的乡村记忆。

历史的遗存是时光雕琢的花,

如繁星闪烁,光照千秋。

陂下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青原区富田陂下古村,古名潭溪村,面积约1.5平方公里,自北宋开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胡、罗两姓,400余户,1800多人口,90%的人口为胡姓。胡姓开基祖胡晃,是北宋狄青元帅的参将,进士出身。因军功卓著,仁宗皇帝赐予銮架48件(现保留45件,实为千年稀世珍品),并有御笔题匾嘉赞。清道光皇帝也亲笔题写“黄耈繁衍”匾额,以示赞赏,现仍镶嵌在迎龙门上。        

陂下村坐落在美丽的富水河畔西岸,地状如竹排,故又称“排形”。房屋建筑绝大多数坐北朝南,80余棵千年古樟环绕全村。前有紫瑶山、甫公山拱翠,后有龙山、紫沙庙揽护,人杰地灵。

陂下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中祠堂文化内涵丰富,36座祠堂,堂构迥异,各领风骚,有三进式、喜鹊聚巢式、门楼式、孱亭式等。这些都有天井、祖宗龛的祠堂难能可贵地保留了赣派风格。仅敦仁堂的占地面积就3000平方米,祠内的石廊柱、孱亭、木柱、抬梁、雀替、卷棚、藻井、匾额、楹间梁坊、牌坊等仍保存完好。18口古井,口口井水清甜。十八桌井则是个天然溶洞井,井底可摆放18张饭桌。百余米长的古街,店铺齐全,一家私塾设在小楼上,“半壁天”字匾更是道尽了前朝近代的陂下村商贸、教育的繁荣盛景。还有6座古牌坊、3处古门楼,彰显了陂下村人沐浴皇恩的自豪。楹联、匾额、寿屏、绣楼、门帘、古床、古桌椅、古香案香炉在祠堂、民宅里随处可见;朝天门、迎龙门、安人亭、延福门高大轩昂,四座大门紧锁全村。村中鹅卵石巷道纵横,联结着180多栋明清建筑的祠宇民宅,突显出赣中民房构架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大封闭圈”中套“小封闭圈”的建筑特色,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村落抵御强敌入侵的战略防御设施体系。集聚积、沉淀、净化、排泄四大功能的“五水朝东”排水系统,凝结了陂下村人的智慧。

毛泽东、朱德曾在敦仁堂里开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学校,后迁到距其200米远的竹隐堂。陈毅、曾山、毛泽覃、贺怡、刘士奇、陈东日、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组织、指挥过多次反蒋匪、反地方民团“五县联防”的战斗,至今战壕犹存,墙壁上的红、白标语历历在目,至少也有一二百条。《红军十大纲领》《中华苏维埃十个政纲》《土地革命八大要求》、校训等革命遗迹依稀可辨。这个村庄参加红军的就有100多人,其中长征干部4人,各级苏区干部20多人,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胡立教。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有58人,其中有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部副部长胡海,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江南抗日义勇军副司令胡发坚。

失传了上百年的民间活动“喊船”为陂下村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这种集舞龙、打狮、喊船、放河灯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为全国所罕见。

2008年,陂下村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寻路》《建国大业》等电视剧剧组在此取景拍摄。

乐善堂

乐善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建筑面积219平方米。高大雄伟的喜鹊聚巢式牌坊蔚为壮观。上面镶嵌“柏台乌府”牌匾。

乐善堂

监察御使胡接辉家的院子里有棵大柏树,经常有很多乌鸦在树上嬉戏打闹,大声鸣叫。前来拜访 胡接辉的人又多,见到这里的乌鸦特别多,特别吵,私下里议论说,这个御使公也真是,这些乌鸦整天在上面吵,他就不怕烦?所以,戏称这里是“柏台乌府”,而胡接辉知道后竟然不以为忤。此事传到朝廷,皇帝听了大笑,干脆就赐他“柏台乌府”这个称号。以后,“柏台乌府”成了御使家的代名词。

1930年,红军学校的学员就住在这里。

瑞公祠

瑞公祠,又叫“至善堂”,始建于清朝末期,建筑总面积为244平方米,穿斗式砖木结构。一进天井式布局,前檐是泥塑人物,马头墙泥塑花卉,做工十分精巧;内柱梁托、神龛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雕塑艺术价值。

1932年2月,公略县委机关从吉水县水南迁到陂下村,公略县委直属机关、保卫机关也一同迁来。

古街

古街古时也叫扁担街,建成于1883年,从开始到完工花费了将近4年时间。

整条古街村街合一,长80米,占地1440平方米,东起安人亭,西至列宁台,南七间店铺,北六间店铺,东面有安人井,西面有郎侯井。

陂下古街

古街在晚清时期十分繁华,透过两边店铺上挂着的“布匹染坊”“粮食杂货”“粮食醩坊”“药铺”等招牌,我们可以知道,这条古街包括了医药店、布匹店、染坊等。

星聚堂

星聚堂是房祠,为纪念景星公而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后被焚毁,晚清时期由胡氏族人集资重新修建。房顶一个“金鸡独立”式的人物雕塑,他左手持斗,右手执笔,目光炯炯地眺望远方,取名为“魁星点斗”。这个人物就是魁星的化身,主文风,希望本宗祠文风昌盛,后贤能够进士及第,科甲联芳。        

喜鹊聚巢牌坊上的“柱国名公”牌匾,是纪念胡盛官至柱国公而镌刻的。墙壁上有不少红军标语,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迹已经有些模糊,难以辨认。有红军书写的“拥护苏联”。

上厅屋檐下悬挂的“科甲联芳”牌匾,是因为这个房族中曾有连续五代都中进士的辉煌。陂下人说,这个家族得到了文曲星的佑护,才人才辈出。

上厅正中悬挂的“星聚堂”牌匾。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四次重要会议的会址。

前墙左边短了九寸,右墙长出了九寸,这样的祠堂做法,在整个吉安市范围内绝无仅有。

竹隐堂

竹隐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咸丰丙辰年被烧毁,晚清时重修,面积1569平方米,其建筑特点是推廊式牌坊。

竹隐堂

1929年10月,红军教导队从东固螺坑迁来陂下,二七会议后就驻扎在此处,并将这里正式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毛泽东任校长,朱德任政委,陈东日任教务长,当时学员有100多人,成立了步枪、迫击炮、特种三个军事大队。课程设置主要有两门:一门是政治课,一门是军事课。张震、胡发兴等人就在此学习过。红军学校是中国国防大学的前身,每年国防大学的师生都要来这里缅怀前辈们的丰功伟绩。

敦仁堂

敦仁堂为富田陂下胡氏宗祠,位于富水河畔陂下村东端,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长92米,宽36米,占地3382平方米,为三进式砖木结构,据说当时修建这座祠堂共花费了一百多斤黄金。

敦仁堂

朝天门,是敦仁堂的院子牌坊,因牌坊面朝天马山而得名。照壁上的“魁”字,是从文天祥幼年读书时候的红庙上临摹而来的。红庙(文山旧隐)在1969年被洪水冲毁,只剩下一个“魁”字,后人将它临摹到了这里,认为这个照壁可以挡住河水的冲击,挡住邪气。文天祥写这个“鬼”字的时候,头是没有一撇,而且写成了官帽的形状,其意义很耐人寻味。

穿过天井,就可以看到参亭。参亭上方悬挂的“宋参军府”牌匾,是纪念胡氏开基祖胡晃在狄青元帅手下当参军屡立战功而悬挂的。

沿着屋顶往上看,屋脊上的雕刻是一枚古时的铜钱。这样的屋顶造型寓意开门见钱,家族财源滚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陂下古村,不同祠堂的屋顶造型不尽相同,有“魁星点斗”“龙头沟须”的瓦当等,都有深刻的寓意。

上厅的堂牌“敦仁堂”三字是用草写的。两屋柱上的楹联是晚清时期永丰状元刘绎亲笔所书。现在看到的上下联牌匾有些不一致,那是因为上联牌匾是被太平天国军毁掉以后重新制作的。上联是:敦睦则九族皆新,毋忘水源木本,唯有孝悌永和顺;下联是:仁让为一家之福,要念祖功宗德,无非忠厚世相传。

新书院

新书院原来是乐善堂建造的一所义塾,提供给本房子第读书用,始建1926年,占地506平方米,双层砖木结构,分为前后栋,中部廊楼相接。

庚子赔款之后,很多年轻人都到国外留学。由于同时受到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归国后,他们便在这里设计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式建筑。《井冈山》电视剧剧组安源火车站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左侧墙壁是陂下古村革命斗争大事记的相关简介。右侧墙壁是公略中心县委管辖区域图。1928年,毛泽覃夫妇来到陂下后,就住在左楼。后栋是会议室,廊楼部分是办公室和印刷室。1932年春,公略县从吉水水南迁到陂下村,毛泽覃任县委书记,仍住左楼。

(文字、图片均由青原区文广新旅局提供。)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