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水墨阳光”胡毅敏
2019-11-06 10:0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5

胡毅敏在创作红色题材作品

6

三湾红枫  胡毅敏 作

●他曾是永新街头的一个自行车修理工

●他坚信:穷人能打下江山,我一定能学好画画

●为练习字画,他在笔杆上压上几斤重的秤砣

●红色文化的熏陶,成就他“水墨画里的那抹红”

吴谷文/图

研墨用水,水与墨一交融则为黑;画画用纸,墨与纸一交融则为画。墨为黑。纸为白。

在黑与白的博弈中居然出现了“水墨画里的那抹红”。

一个造诣很深的画家,他有足够的能力将这黑与白相对的物体驾驭得轻巧自如,营造出千姿百态,但要把色彩单一的墨泼洒出一抹耀眼的红,笔者确实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面对水墨画里的那抹红,惊讶过后当然是追寻。

朋友告诉我,那叫“水墨阳光”。

日前,笔者正好回到永新县故乡,便专程去拜访这位“水墨阳光”的创始者———青年画家胡毅敏。

胡毅敏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一见面,笔者就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强劲而坚韧的气息。他有些不善言辞,让座沏茶后忙不迭地把我请进了他的画室。

画室里,挂满了长长短短的画作。但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立足于老区的红色题材“水墨阳光”的作品。不觉中,便被融入在一股暖和的阳光里。因为这里有春阳、夏阳、秋阳和冬阳。

望着满墙给人以温暖的画作,笔者想,这小伙子肯定有故事。

画中有人,人中有画,有人才有画

画中有人,人中有画。人,就是胡毅敏其人;画,就是胡毅敏其画。读胡毅敏的画,应先读懂胡毅敏其人其事。

认识胡毅敏大概是二十年前,那时笔者在永新县文化馆工作。胡毅敏十几岁的样子,或许是家庭困难的原因,自小就跟着老实巴交的父亲在街边学修自行车。虽小小年纪就帮着父母赚养家糊口之食,但他没责怪父母,更没计较这被人看贱的营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求知欲的增长,他觉得自己所学的手艺太枯燥太乏味了,便萌发了“多学手艺保自身”的欲望。这欲望在他的脑海里一产生,他就找准了下一个学习的目标。因为永新县是“全国书法之乡”,他决定拜师求艺———学书法也学画画。目标一找准,他像发了疯一样投入其中。一个修脚踏车的学徒居然想登“大雅之堂”,“螃蟹也要笑出眼珠子来呢”,手艺没学几天,冷嘲热讽满天飞。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父母顶不住了,拉着他的手叹息说:“孩子,你没这条命,还是安心做个修理工吧。”小胡没有顶撞父母,也懂得父母的无奈。

此刻,在他心里想到的是毛委员当年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三湾改编后,靠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井冈山精神,为穷人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有了这一精神支柱,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他绝不是一个向命运低头的人,但他也不乏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学书画,各方面条件相对都差。为了练好字画,他在笔杆上压上一个几斤重的秤砣。从练书法到学画,他坚持不懈,这几斤重的秤砣一压就是整整3年。当他放下笔杆和画笔上的秤砣后,人们刮目相看了,求字求画的都找上门来。

当人们由衷赞叹他的毅力和执着时,他淡淡一笑说:“我从娘胎里一出世,吃的是井冈山的饭,喝的是井冈山的水,骨子里流淌的是井冈山的骨血!”

笔者想到,从他的几斤重秤砣到他的书画出门,不正体现着我们的井冈山精神吗?

胡毅敏又是个学无止境的青年,在他的字与画都得到长足进步时,2005年元宵节后,27岁的他独自背着行囊来到杭州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这一考,高出录取分数5分,顺利进入大学。他并未因此而满足,毕业后,又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去北京寻访名师的求学之路。跌跌撞撞间,也许是因为他的执着,亦或是因为他的作品,他最终被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师王中年先生看中并收为徒,那年他29岁。至此,胡毅敏真正告别自行车修理行当,之前在校期间,他每年寒暑假都要帮父亲重操旧业赚学费。

有名师指点后,胡毅敏的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来到广东惠州,成为一个国画班里的培训老师。在惠州,他仍保持着老区人的那种勤奋、顽强和艰苦奋斗。在培训班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一定会抽出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

2008年夏天,他回到故乡。一个黎明,胡毅敏背着画板和画具出了门,他爬到永新著名的道教圣地“高士山”山上,尽情地享受这迷人大自然的韵味。待他平心静气地在等着大自然的万物苏醒时,倏然间,雾气去了,山岚可见,一缕阳光从山的那头探出个头,直刺万山丛中的古树青竹。哦,那是一幕多美的天然画呀!他脑海一闪,似乎捕捉到了一种他所苦苦追求多年的灵物,这灵物从绿藤古木中穿透而来,从朦胧浑然的山黛谷壑中奔涌而来。这情、这景很快融入了他的脑际,那轮穿透万物的红日如一股清泉,很快流泻到他的画笔之端。此刻,高士山上的草木生灵、流水青石似乎就在这一瞬间从古老久远的梦境中醒了。顿时,他艺术的激情开始突然地迸发。也就在这时,他的笔墨在宣纸上自由游动,一幅超越自我的画作跃然于眼帘。这幅以纯水墨来表现阳光的画作,也就成为一种独特艺术语言的“水墨阳光”的雏形而面世了。

画中有光,光中有画,有光才有红

“水墨阳光”雏形的出现,胡毅敏久久看着这个刚从娘胎里出世的“孩子”,大彻大悟;从这幅画里他读懂了世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灵性无时不在猛烈地撞击着人的心灵。不断探索墨与阳光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多维次拓展的空间,使他进入到一个无比深奥的王国。他画了一张,又画了一张。他一次次地捕捉阳光与天地万物那稍纵即逝的瞬间。这瞬间,在他反复多次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这“水墨阳光”的真谛。这真谛不仅仅是在一种绘画史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阳光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相生,由此而延伸到人与自然的相存相依。

找到了这个核之后,再梳理传统绘画的规律,那是十分讲究“计白当黑”的理论;疏之则为白,密之则为黑。空白之处也就是大做文章之所在,驰骋天地之所在。虽笔墨未到,而整体画的结构,黑白之间依然默契,画外之意也就随即而出。就整个一幅画的布局而言,前人探索已多,然而笔墨本身的黑白层次却一直以来缺乏更深的探索。于此,在他脑海里便立即浮现出八角楼的灯光,浮现出毛委员当年在八角楼里写下的伟大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了他启迪,更给了他信心和力量。此后,胡毅敏从他的“水墨阳光”里,似乎找到了水墨画中那黑白交替的一层深意,他决定细分黑色,把黑墨中的灵魂从他那苦苦追觅数载的笔端激发出来。

灵魂在哪?就在那一缕阳光里,就在那水墨画中的那抹红中。

那抹红在哪?就在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里,就在井冈山的革命精神里。

在单一色彩,点纸为黑的过程中,事实上,怎么出现那抹红———红即阳光,阳光不就是红日么?

于是,他想到了佛家,想到了道教,而道教说的相生相随,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佛家说的虚空万有,虚空无别。他终于从佛道两家的学说中领悟到黑白并非对立的论点,论据。不黑则不亮,不亮则无以显示黑。有了这十分明确的领悟,他强烈的意识到画作中的黑是最有价值,最有无限挖掘力的。以黑来叠化出阳光,体现出那一抹红,不就体现出了黑的三维立体空间与白的三维立体空间的交融,不就可以充分利用墨和水与宣纸交融来体现本就已具备的多种变化,不就使层次更为分明,内容更为丰富,阳光更明媚么?

透过画中极富穿透力的阳光和阳光中的微尘、雾气、草木等居多的自然万物的呼吸,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胡毅敏正在打开自己的灵魂,把对大自然的感知,把大自然所赋予他的感悟,全都在无边开阔的境界中向世人展现出来。正合了《庄子》所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有了这种感悟,胡毅敏劲足了,心亮了,他决心把这种感悟提高到更高一个层面———那就是让人类的灵魂深处都常驻阳光,都洒满那抹红。

几年风雨,几年汗水,在让人类灵魂都有阳光的“水墨阳光”画作中,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位年轻画家的追求,同时也在毫不犹豫而自觉地接受这缕洗涤人们灵魂的阳光。

这难道不是在营造“人类文明”与“和谐社会”并存的一种先进文化么?!

于是,笔者不禁感慨:这个出售阳光的永新老俵的画作里,人们接受的是我们庐陵文化的一种风骨,是我们井冈山老区人的一种精神!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