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专题调研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2019-10-23 18:43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为更好推进我区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根据《2019年度区政协协商计划》工作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开展了“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专题调研活动。本次活动采取区内调研座谈和外出学习考察相结合方式,在区内对文陂、富田、东固等乡镇以及青原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座谈讨论,在区外赴湖南韶山、贵州遵义等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研学旅行是一种旅游新业态,也是一个新兴消费市场。当前研学处于大有可为发展机遇期。2018年3月,我区举办了“中国·青原”研学旅行高峰论坛,在全省率先启动研学旅行的“青原模式”。我区研学人次逐年递增,仅2019年上半年达8万余人次,初步形成较浓氛围,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我区立足“全景青原、全域旅游”站位,在研学中体验,在体验中研学。一是建立了一批研学基地。东固、富田、渼陂、青原山被纳入国家级示范实践基地,渼陂古村确定为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基地;有东固敖上、文天祥祠、阳明书院等8个研学教学点。二是开设了一批研学课程。编印了《青原区研学旅行精品课程》,推出了“诵《正气歌》扬正气神”“走进庐陵文化品味渼陂书香”等16个研学课程以及行走一段正气街、品味一桌状元餐等“六个一”研学活动。三是推介了一批研学路线。研发了“遇见王阳明”“寻访文天祥”“青原禅韵行”等8条研学旅行线路,开通了深圳研学专列。

红色培训是我区的一大特色。全区现有红色培训机构13家,制订了《青原区红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为做好红色培训,我区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对全区革命文物史料进行地毯性普查。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拍照录像等方法,及时搜集、整理境内红色资源。近两年发现新文物点171处,采集照片120余张、录像录音40余份,整理红色标语2000多条。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收购、租赁、修缮重点保护文物民居,革命旧居旧址100余处。二是夯实红色平台。2004年成立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培养聘请了以丁仁祥等为代表的本土研究专家和相关高校文史专家,开展青原红色文化研究。发表相关研究文章近70篇,出版了《东固走进人民大会堂》等书籍10余册,编发了《此是东井冈》等系列红色培训乡土教材;研发了“二七会议”旧址、“赣水那边红一角”等现场教学场景。三是融合多元发展。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国家、省内外红色培训机构“强强联手”,使我区成为红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区委党校与井冈山红色教育学院合作打造了“井冈山校区”,培训区域覆盖广东、湖南等15个省、市。成立了东井冈干部学院等专业红色培训机构,吸引了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学员来青原寻根,锤炼党性。2018年,仅东井冈干部学院就办培训班120期,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区委、区政府重视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工作,2018年建立了青原区红色教育培训和研学旅行联席会议制度,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但应该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也较为突出。

就研学旅行而言。一是活动开展深入不够。缺乏对研学的教育目标、主题、实施方案的深入思考,简单地把研学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夏令营等,出现“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的现象。研学活动参与学生多,安全出行要求高,组织管理、安全保障压力较大。研学活动经费筹措较为棘手,合理合规筹措活动经费是社会、家长、学生较为关注的敏感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区内研学走深走远。二是研学基地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区4个研学基地,8个研学教学点之间差异不大、特色不显。研学线路设计不精准、规范、标准,多数线路均以体现红色为主,未形成一条国内知名的研学线路。每个研学基地功能分工、空间布局、市场侧重等缺乏系统谋划、差异发展,未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发展“高地”,难以产生“非来此不可”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力还不强。三是研学发展路径不宽。市场主体发展不足,旅游企业小散弱,未形成完整研学旅行体系。研学旅行与农业、林业、文化等行业,以及与农业园区、生态建养、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效融合发展不够,未形成“大研学、大产业、大市场”协调发展格局,研学旅行产业链条不长,研学产业优势不明显,对旅游经济贡献率还不高。四是研学基地配套不齐。旅游要素配套严重不足,未建设区级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停车位紧缺,A级景区品质不优、内涵不深,功能不全。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建设滞后,用餐难、住宿难、购物难、入厕难不时困扰。研学基地普遍以家庭旅馆和农家乐为主,缺乏接待大型团队住宿的宾馆、招待所。在研学课程编写、授课、活动组织、导游等方面无专业队伍,导致研学旅行难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五是配套机制运行不畅。对进入区内研学旅行市场的旅行社或培训机构,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准入,乡镇部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通力协作机制尚不健全明晰。在区级层面还未出台研学旅行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旅行机构、旅游企业以及乡镇部门能动性、积极性。

就红色培训而言。一是培训载体建设滞后。红色培训基地及教学点基础建设存在不少差距,缺乏区级层面规划布局、整体打造,仅靠乡镇力量建设经营,“单兵作战”,红色培训难以形成同频共振效应。有的教学点革命遗址旧迹保护不够,修缮不足,相关配套设施,如声、光、电现代辅助讲解设施等不完善;有的教学点较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缺乏互动性、体验性教学设施。二是讲解手段创新乏力。对红色历史、人物故事、史料遗闻宣讲方式较陈旧,缺少有震撼力、影响力手段方法。照本宣科讲解较多,借古喻今对比分析较少,大多依托现有原始资源,鲜有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特点进行故事性强、体验感多的讲解,受众参与度低。三是精品课程研发浅显。在红色资源史料发掘、甄选方面,视野不开阔。在研究发挥本土红色文化潜在价值、深刻内涵以及时代意义方面不深入。在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拓展上缺乏创新,培训课程单一、表象,缺少有震撼力、影响力课程。四是红培市场拓展困难。相比遵义、井冈山等地而言,我区红色培训实力、影响力、知名度等方面差距较大,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加上红色培训机构组团进入红色培训市场的要求和条件越来越高,红色培训新兴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压缩。同时我区红色培训软硬件建设投入仍不足,建设力度还不大,品牌还不响,红色培训处于低端、低迷阶段,使红色培训市场难以拓展壮大。五是相关政策配套脱节。承担红色培训主要任务的区委党校软硬件基础建设和教学科研经费短缺,培训基地、教学点建设以及课程开发、专家聘用等所需资金不足,乡镇部门保护修缮、开发利用红色培训资源财力有限。培训基地、教学点建设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市场培育等方面,缺乏系统规范、操作性强的考评激励等机制政策,影响到红色培训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建议

通过区内调研,我们认为我区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工作具备不少发展优势和条件。一有一定特质的资源禀赋及良好发展基础;二有新兴市场及时代发展需求;三有统一思想认识及有力组织领导保障。在区外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湖南韶山、贵州遵义强劲发展势头。我们要发挥优势,正视差距,砥砺奋进,创新有为,补短板,弥不足,通过打造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青原品牌”,实现研学旅行和红色培训“两翼齐飞”,增添我区全域旅游发展新生力量,更快更好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研学旅行方面:

(一)构建全新型独具活力首选地。一是建设优质研学基地。开发、整合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独具青原特色的研学基地,完善提升A级景区建设。如在渼陂旅游集聚区做好红色、古色文章;在青原山景区打好阳明心学文化、佛禅文化名片;在东固景区念好畲乡风情体验、美丽乡村野趣经。加快创建一批各层面的研学示范点。在城区层面注入旅游、文化元素,让城区有创意小屋、科幻街区;在乡镇层面建设文旅小镇、历史文化小镇、商贸集市小镇;在村落层面布局农家乐、度假民宿、农事体验。二是打磨精品研学项目。推介一批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精品研学课程,提高研学课程竞争力。根据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规划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研学线路,差异化推出红色文化洗礼游、正气文化弘扬游、畲乡山村体验游和禅宗文化静心游等精品线路。加强区教育、文旅以及旅行社、研学机构联合,鼓励有资质的研学企业参与研学项目研发,组织承办研学活动。三是拓展研学发展业态。通过“研学+农业”,培育富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天玉逸乡园、文陂富渼生态园等种养型、体验型、休闲型研学。通过“研学+工业”,培育江右酒寨、奥克1991创意产业园等工业研学。通过 “研学+文化”,开发东井冈课堂、阳明讲堂、文山讲坛等文化研学旅行。以富水河景观带、青东休闲观光路为主轴,开发河流观光、自助采摘、田园风情研学旅行等。

(二)提供全时空复合型服务保障。一是完善研学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从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到研学基地的交通无缝对接。升级青东公路,增开研学大巴,在青原山、渼陂建设游客换乘中心。加快完善基地内游览、餐饮、住宿、停车场所设施,提高接待大型研学团队能力。加强引导标识、环境卫生等标准化建设以及住宿、餐饮等标准化服务管理。二是加强研学人才培养储备。建设“研学人才工程”,区财政每年安排研学人才培养资金,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与井冈山大学、培训机构合作,加强专业研学导游导师、景区讲解员等培训以及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亟需研学人才。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打造一支研学开发、运营、讲解、营销队伍。三是加大产品供给繁荣市场。培育市场主体,丰富研学产品供给,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研学新业态、新产品开发,打造青原特色的研学商品、纪念品,如让研学团队在富渼璋塘生态园体验磨豆浆、制豆腐,在东固敖上村体验打糍粑、做米果等等。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与线下等结合方式,积极拓展研学客源。实施研学企业促进计划,扶持一批旅行社、研学机构、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出台研学发展扶持政策,设立研学产业基金,制定研学工作奖励标准,对研学工作突出的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研学基地等进行奖励。

红色培训方面:

(一)不断加强红培载体建设。一是打造红培特色高地。建设好以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红培基地、教学点,完善好配套设施,充实其实物内涵和现场教育展示功能,使之成为融传统教育、实地体验、宣讲培训、学习实践为一体红培高地。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基地周边环境整体性,避免过度旅游开发和商业建设,维护红色资源的历史感、厚重感、严肃感,不贪大求多,不过度修饰,不拆真建假,不画蛇添足。运用现代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营造现场感,使培训教学身临其境,引发共鸣。二是发挥红培品牌效应。建议统一塑造“红色故土、苏区起点”的“东井冈”红培形象品牌,集全区之智、聚全区之力整合各个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红色文化遗迹,将红色教学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好红培建设组合拳,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扶持,切实加大投资力度,在提质、扩涵、升位、做精上下功夫,将青原打造成全国红色培训首选地之一。三是拓展红培创新手段。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求新求变,形式各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方式,构建立体式开放办学格局。组织学员“走出去”,适当延长部分主体班次学制,采取组合培训方式与外地党校、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异地教学力度。积极拓宽红培渠道,邀请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进来登台授课。沉下去与红培机构开门办学。

(二)不断夯实红培软件基础。一是突出展示青原红色记忆。认真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修缮革命遗址旧址,深度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重拾青原红色记忆,不断充实教学点内容、史料。聘请全国有影响、有分量的知名专家,创新陈列方式、展示手段以及培训方法,让学员在新颖独特、震撼有力、生动形象的感知认知体验中汲取东井冈红色营养。二是深度研发经典培训课程。与井冈山大学、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以及红培机构等合作,研发精品经典课程。如对革命旧址遗迹,可开发体验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对红色历史文化,可开发专题研究、主题讲授;对红色歌谣小调,可开发激情教学或舞蹈史诗教学、表演等。三是全力培养储备红培队伍。实施名师建设工程,抓好党校专业教师、红培基地讲解员以及红培机构教员三支骨干力量,建立红培专家库,培养储备红培专业队伍。对党校专业教师要加强交流学习培训;对讲解员要从严管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从业门槛;对红培机构教员要从严要求,加强管理,增强专业型教员力量。利用好本土红色专家学者,讲好“青原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三)不断健全红培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委统一领导,由区委宣传部门总牵头,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深入研究论证全区红培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措施路径,制定出台全区红培总体规划和红培基地、红色教学点、红色品牌建设专业规划。二是做好宣传营销。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开展红培宣传营销,开辟东井冈红色资源网站及专栏。与井冈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影响力借船出海进行联合办学、生源共享,扩大知名度;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红培客源地及省内外院校加强对接,拓展红培客源。三是出台配套政策。出台红培基地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培养、红培经费保障、红培机构以及红培事业发展激励奖补系列政策。成立红培协会,引导行业自律,落实红色培训管理办法,规范红培市场,提升红培品位,促进红培事业发展,打造青原全域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