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区城区饮用水安全和雨污水管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 2019-10-17 18:4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良好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区饮用水安全、雨污分流是衡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区城区建成区面积约10.6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9万人,高峰日产污水约2.2万吨。随着城市化推进,城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城区人口还将进一步增加,这对城区饮用水安全、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根据《2019年度区政协协商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了部分委员对城区饮用水安全及河东片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实地察看了滨江内湖水系、河东自来水厂、滨江污水提升泵站、青原污水处理厂、梅林污水主管网等,听取了区住建局、城投公司、卫健委、城管局和市水务集团(河东水厂)等部门单位及河东街道、滨江街道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吸纳了相关委员和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专题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当前总体状况

1城区饮用水安全方面。我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生产企业为市水务集团河东水厂,取水口设在赣江东侧,属于河流型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河东水厂正常取水、供水,中心城区除火车站职工小区、井冈山大学等极少数区域外,主要由河东水厂集中供水,总体供水设计能力为6万吨/日,目前供水约3万吨/日(我区供水约2.9万吨/日,另有少量供往吉州区,2018年供水总户57779户,全年供水669万吨)。

2.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河东片区雨污水管网系统在原县级吉安市河东镇、河东开发区的基础上建设,至今有20余年历史,城区以青原大道为界划分为东西2大块,即庐陵新区(市城投公司)部分和青原区部分。雨污水管共计长约200公里,主要排水口2个(滨江污水提升泵站、梅林堤新生排水口),大部分为雨、污分流,少部分为合流。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雨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了雨污水管改造建设工作,城区污水达标处理率明显提升。截止2018年,我区为改造建设雨污水管网,投入资金15065.02万元,改造建设雨水管94.37公里,污水管84.73公里。河东片区生活污水收集后由青原污水处理厂处理,该处理厂(一期)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处理规模为1万吨/日。

(二)近年工作推进情况

饮用水安全和雨污水管网建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区从管网排查、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三个方面开展了管网提升改造工作,有力地强化了城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

1.完成管网排查工作。截止2017年12月,利用中心城区地下管网普查成果,区住建部门委托专业公司对青原大道、东井冈路、公略路等18条路段的雨污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了污水管16494米,雨水管19061.7米,共排查发现57个存在污水错接雨水管的问题,21个沉积,15个淤堵现象,7处破裂,4处渗漏情况。

2.实施区雨污分流改造。2017年至2018年,结合畅通微循环改造,对水运一路、正气路、丹青路、东井冈路、公略路、坪田路、赣江大道、文忠路、江晖路等11条道路的雨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改造雨水管20.97公里,污水管18.19公里。2018年,结合“三改三通三进”项目和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对河东老开发区菜市场、机关住宅小区、文勤华庭小区、火车站北通道、青原房产交易所支路、老国税局支路等老旧区、背街小巷的雨污水管进行了改造。新建、改造雨水管0.93公里,污水管1.17公里。2018年投资约210万元对已建成的青原大道和井冈山大桥东路19处错接的0.6公里长的雨污水管进行了开挖分流改造、疏通、修复。

3.加快污水治理站建设。2018年针对新生梅林排涝口附近几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在新生社区梅林堤文忠路附近新建了一个生活污水治理站,收集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1000吨,现已完成施工建设,正试运行中。根据《吉安市中心城市河东片区污水专项规划》(2014-2030),在井冈山大学旁、铁路以东货场路东侧新建井大生活污水治理站,对铁路东侧货场路周边地块(井冈山大学校区、河东粮库、奥克、上坊村、朱家排村等城中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总投资约1200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能力2000立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集水池、设备房的建设,设备的安装工作,预计近期可投入使用。

4.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区环保、水利部门专门划定了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设置保护区标识标牌。环保部门对水源地风险源进行了现场核实、备案,对水源地制定了严格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记录监测情况。水利部门对新生排涝口进行了下移改造,排涝口已下移至河东取水口下游320米处,超出二级保护区范围。区卫健委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监督工作,科学实施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市水务集团强化管理,科学运营。经查阅市水务集团今年5月的检测报告(见附件1-4)和区疾控中心2017、2018年的部分抽样检测报告(见附件5-16),城区饮用水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管理仍然乏力。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存在脱节,未形成有效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一些商住小区开发商自修自建排水管网和化粪池,没有按施工图施工,竣工图的可参考性也不高,实施中往往缩小管线长度、管径和化粪池容积,导致排水系统达不到排水和处理要求。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上未形成合力,存在相互推诿现象。城市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单位没有重视配套设施建设,加上少数居民环境意识淡薄,任意倾倒污水、垃圾,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现象时有发生。

(二)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原本设计只接纳雨水的滨江内湖,因现有雨污管网“跑冒滴漏”实际是雨污混流,导致部分生活污水汇集流入滨江新区排涝站后,通过排涝口在一级保护区内水源地上游800米处流入赣江。有群众反映,在调研中也发现,滨江内湖暴雨水满时有直排赣江现象,严重影响下游和河东水厂取水水质。二是居民用水时现黄浊现象。梅苑小区、机关小区等部分小区供水管道为开发商建房自行安装的镀锌管道,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管道老化严重及管道内壁形成“铁瘤”,导致居民用水尤其是早上时出现“黄浊”现象,严重影响了水质,给居民造成了用水不安全的感觉。

(三)管网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污水收集率仍较低,处理区域未能全覆盖。现有的污水管网辐射范围有限,2005年以前修建的部分居民小区,如铁建路火车站职工小区;街道城中村,如街道邓家蒋家村内的民房、美食一条街受地形限制雨污未实现分流。二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城区早期建设的雨污水管网未实现雨污分流且排水设施较为老旧,排水管渠主要为盖板和部分砼圆管,设计标准较低。随着城区扩展,城区的部分管网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雨季内涝对城区雨污水分流造成很大影响。调研中了解到近两年来进入雨季,因管网运行荷载不够,城区常见内涝现象。四是城北片区因城区建设刚起步,雨污水管网建设尚在推进中,还未成型。

(四)管网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存在多头管理。雨污水管网运行管理涉及市本级、庐陵新区、青原区、市城投、井开区青原产业园等多个建管主体。目前,河东片区雨污水管网运行管理中各区、各部门之间沟通还不够通畅,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针对污水管网运行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应急预案。二是重建设轻养护。对已建成多年的雨污水、城区饮用水供水主管网,基本未进行养护。有的多年未进行疏通、监测,有的因土地下沉引发渗漏也未及时修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污水处理效能和设施运行安全。三是在调研中发现各职能部门资料保存不全,相关部门还存在“数据打架”现象,对提升管网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

(五)资金难以保障。资金缺口一直是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一是长期以来关注地面建设多,关注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少。二是体制原因,特别是我区成立的前十年,河东片区管网建设资金基本上由我区承担。以上两个因素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城区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对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需对现有的道路开挖,难度大,成本高,民生影响大,建设资金紧张。

三、对策与建议

加强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着力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是有效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环境,形成城市水系统健康、良性循环,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极端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城区内涝积水现象日益突显,雨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结合我区现有的雨污管网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随着我区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废水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雨污分流及处理与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已息息相关。经过不断呼吁,河东片区管网建设已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高位推动。建议我区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明确区内部门主体责任,将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我区当前重要的城建工作和民生工作来推进,作为最基础的城区基础设施来抓实,策应区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区雨污水管网因建设主体不同、建设时间不一,做好优化衔接工作十分重要。一要注重优化污水管网工程规划。区城管、住建等部门要积极与市主管部门对接,根据河东片区建设的需求,按照《吉安市中心城市河东片区污水专项规划》(2014-2030),切实优化雨污水管网工程建设规划,做好市城投、庐陵新区、青原区、井开区青原产业园管网建设的对接。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尽可能避免重复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要注重做好新旧管网的无缝连接。区城管等部门对前期已建的污水管网要摸清情况,分别做好与新管网的对接工作,需要调整规划的要及时调整,需要投入设备的要尽早投入,实现新老管网的无缝连接,雨污畅通。三要注重完善新老小区和有关重点区域雨污水管网的建设。区住建等部门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尽早实现雨污全面分流,不断提高污水入管率。对于新规划的小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规划设计好污水管网;在交付验收时,不折不扣地督查规划的落实,并将雨污水管网竣工验收,作为交付的前置条件。河东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要对青原产业园科学规划污水收集管网,尽可能地保障污水不外流。青原污水厂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区污水处理能力。四要积极完善滨江内湖建设。建议市城投公司(庐陵新区)提升滨江内湖水处理水平。要完善滨江污水提升泵站处理能力,确保内湖水100%提升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要加强管理,严禁内湖水“直排”;要完善雨污管网建设,杜绝污水“跑冒滴漏”,从根本上解决滨江内湖渠道的雨污混流问题,还滨江内湖一泓清水。五要高标准推进城北片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抓住城北片区建设刚起步的优势,按照地上地下工程同步实施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北片区的雨污水管网规划和建设。六要实施饮用水管网改造,解决“黄浊”问题。建议提请市水务集团对我区饮用水管网进行一次普查,特别是对用户反映较严重的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对管道腐蚀严重,“黄浊”现象频发的部分老旧小区及部分城区主管网尽快进行改造,按照用户分担一点、水务集团承担主要资金(根据建城[2003]188号《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明确的超计划、超定额的水费收入及其他资金)的方式彻底解决因管道腐蚀造成水质问题。

(三)理顺机制,加强管理。一要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参照相关省市做法,争取由市本级统筹调度城区饮用水及雨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工作。建议建立由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开展排水许可和执法工作;建立由市本级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辖区政府配合的河东片区管网建设沟通协商机制,进一步做好污水管网的日常管理,落实好管网维护措施。二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相关部门结合环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着力提高基层环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消除监管盲点,堵塞监管漏洞。加强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在线监测覆盖率。三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区城管、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单位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明确污水管网的监测和维护,明确污水管网的应急措施和管理程序,实现污水管网高效、有序运行。区城管等部门在排查掌握全区污水管网各种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系统,为排水管网运行管理、设计与信息查询和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全力提高城区雨污水管网的管理效率。

(四)增加投入,强化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是搞好城区排水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一要强化政府在排水管网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面临着城市扩建新建污水管网、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建提升处理能力、完善污泥处置设施的多重资金压力,建议积极争取市财政在资金上予以充分支持。建议参照相关省市做法,中心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全部由市本级财政统筹安排,区政府负责征地和建设推进中的群众协调工作。二要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建议由城投或水利部门牵头可组建排水工程相关公司法人作为投融资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排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