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篇章新作为】向丰产不丰收说不——看永新如何寻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2019-09-29 09:1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周卫宏、尹俊龙、颜小明

农民变身网络主播,县领导现场“代言”推介,短短两个小时引来围观人数达60.9万,获赞487.4万,订单700个……9月18日,永新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永新珍好”发布,“和子四珍”、蚕丝被、山茶油等60多种永新特色农产品集体“触网”直播销售。

每到丰收时节,农产品卖难就成为困扰不少农业经营者的难题。如何打破“丰产不丰收”的怪圈,寻求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道?从“永新珍好”发布背后或可窥见一二。

近年来,永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公共品牌、发展农村电商,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一大批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让农业丰产又丰收,为乡村振兴赋能。

从“谷贱伤农”到“质美价优”

秋分时节,晚稻已经进入收割尾声,高桥楼镇拿溪村的500亩“稻渔共生”基地却仍是一片金黄。粮价走低,产量不高,成熟又晚,基地负责人胡海云却一点儿也不着急。

胡海云的耐心来自于“稻渔共生”发展模式的高收益。为改变传统种粮效益持续走低的局面,2015年,胡海云引入“渔稻共生”生态有机种养新模式,将种稻和水产养殖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一田双收”,又避免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出产有机大米能卖到15元至18元一斤,是普通大米的五六倍。”两年前通过的国字号有机认证,更让胡海云信心满满,与水稻“朝夕相处”的鱼、鳖、鸭等也成为永新周边酒店、餐厅的抢手货。

拿溪村“稻渔共生”基地只是永新现代农业不断调优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新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四个千万工程”“一柚两桃”、特色中药材、有机茶叶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永宁永厦线百里桃花谷、泉南高速“稻渔共生”生态产业带、禾河沿岸蚕桑绿廊、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体等“一谷一带一廊一园”发展新格局。同时,该县积极搭建农产品溯源体系,分别为象形乡贝加尔河生态农业公司、高桥镇拿溪中蝶合作社等6家企业,安装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和监测设备,保障产品质量。

如今,有机稻、生态鳖、小龙虾、白茶、黄桃、井冈蜜柚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在永新田间地头涌动。目前,该县已拥有有机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甜而不腻,兼具保健功效,作为曾经的贡品,由橙皮、酱姜、蜜茄、酱萝卜组成的“和子四珍”,无疑是永新特产中最耀眼的“天团”。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和子四珍”只是永新本地人用来待客的茶点。

“制约‘和子四珍’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知名度低。”澧田镇西陂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添勇说。2016年,他联合村里的几户酱制品生产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李氏和子四珍”商标。几年市场跑下来,李添勇发现“和子四珍”虽然在周边县、市销路尚可,在省外却频频遇冷。

“和子四珍”的遭遇并非个例。受农产品品牌“多、杂、乱、弱、散、小”的影响,永新大多数农业企业仍在各自开拓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品牌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李添勇认为单靠企业自己去推广品牌,往往会力不从心,达不到预期效果。

有了好产品,怎样打入市场,卖个好价钱?今年以来,永新按照“生态、安全、绿色”的要求,整合县域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设计包装、品牌认同等要素,打造永新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永新珍好”,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实现企业运营向农产品经纪转变,进军高溢价农产品市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通过严格甄选,该县已有5家农业企业、10种农产品拿到了“永新珍好”品牌使用资格,后续还将有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产品融入其中。

从“养在深闺”到“借网出山”

当天直播首秀卖出500瓶山茶油,这样的数据让龙田乡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贺晓忠直呼过瘾。

2014年,贺晓忠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回乡创办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发展起了水稻、油茶、油菜、白莲等农业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日渐成熟,贺晓忠却面临着“幸福的烦恼”:产出越来越多,市场消化能力却有限。

早在2017年,贺晓忠就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售卖农产品,但由于缺乏运营经验,收效甚微。2018年,永新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免费公益性培训。贺晓忠参加培训后,对原有的运营思路进行了调整,销量大有改观。

“电商不单单是开个网店就行。”贺晓忠坦言,从个人微商到电子商务,再到网红直播,农产品能够“借网出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近年来,永新创建电商脱贫产业合作社38个和乡村电商服务站125个,开展电商普及培训、创业培训37期,培训农村电商运营人才1803人,把电子商务覆盖到全县各个村庄,延伸到每个农业产业基地,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2019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网络零售额4760万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07.7万元。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