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从白云山林场的世纪变迁看永丰县林业生态建设
2019-09-24 09:1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7

8

护林员向林场辖区村民宣传防火知识

9

国有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 

刘浩军、吴光富 文/图

层峦叠嶂的峰林,笼罩在虚渺飘逸的云海之中,若隐若现。秋分时节,车辆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置身幽深峡谷,恍若进入绿色时光隧道。这里是白云山林场,林海绿浪荡漾,清新的空气有点甜。白云山林场现为永丰县沙溪林场潭头分场所辖工区,距县城100余公里,距潭头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

知青拓荒,白云山成林中公园

白云山林场铭刻着永丰林业人在半个世纪创业征途中留下的足迹。1958年,永丰林业从县农林水利局分出,建立农林垦殖局。同年5月,西山坪垦殖场下设白云山分场。1968年11月西山坪垦殖场并入罗铺垦殖场后,白云山分场划入县木材公司改为白云山采育林场,1972年潭头林场成立,1973年8月白云山采育林场并入潭头林场,并成为潭头林场最大的一个分场。

建场之初,白云山交通闭塞,是荆棘丛生的野岭,是人烟稀少的荒山。境内的国营垦殖场,响应中央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和“干部要上山下乡劳动锻炼”的号召,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分期分批驻扎白云山,人员上百名。在创业初期,知青饱受艰辛,在住无房屋、睡无床铺的艰苦恶劣环境条件下,凭着开发建设白云山的雄心壮志,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斗志,靠勤劳的双手,用锄头和镰刀,开荒拓土,造田植树,把荒山野岭的白云山变成花果山。

经过几十年开发建设,白云山林场营造人工林2万余亩,其中有杉木用材林、针阔叶混交林、油茶林、油桐林、毛竹林。在林场驻地辟有果园,种植各种果树50亩。沿公路环山营造风景林近100亩。建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医院、戏院及职工俱乐部等。办公区绿满眼帘,四季花草飘香。办公楼前山泉淙淙,畅流不断,小桥通幽。白云山被誉为“林中公园”。

1987年6月23日,吉安地区行署举办《井冈风情》摄影艺术进京展览,白云山林场的竹林照片参展。

钟声敲响,召集工人上山伐木

几经变迁,时光流转。到1982年,多数知青已回城,人员更替,今非昔比。

在办公楼后的厨房一侧的横梁上,昔日悬挂着一面特殊的钟,这面钟其实是一个车轮钢圈,经尺长钢筋条敲击,“当当当……”的声响回荡山谷,召集工人上山伐木。1996年,刚从森工技校毕业后的朱海勇,分配在潭头林场白云山分场,成了一名伐木工。

曾有一段时期,国有林场在发展中出现了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后劲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吃惯了“大锅饭”的林场职工普遍缺乏造林积极性,林木越砍越少,越砍越远,越砍越小,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

由于长期采伐,林场的经济效益急剧下滑,逐渐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与此同时,林场职工发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环境问题,每逢暴雨天气,有些山场出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办公楼前的溪水也变得浑浊不堪;遇旱期,原本长年奔流不息的溪水会出现断流。

“伐木苦啊,刚开始伐木时,满手血泡,洗脸、洗澡都需要同事帮忙拧毛巾;工资又难以按时足额发放。有一次伐木时太累了,在自己脚上砍了一刀,缝了十几针。”朱海勇说,“但我相信,有了国家的改革扶持和林场职工的坚守,林场总会好起来的。”

林改显效,公益转型重换生机

林场如何脱困?改革,成为唯一出路。

2011年4月,永丰国有林场改革拉开大幕。国有林场确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公益生态服务为主。

林场在用工上,实行干部与工人双向选择,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在分配上,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改革使每个干部职工感到了压力,又得到了充分发挥才干的机会,工作积极性大为增强,效率也得到提高。

规范营林项目工程管理,严格遵循“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采用良种壮苗造林,加强林地抚育经营,推行项目工程监理制,规范造林质量综合核查方式,既验收造林成活率又验收林木生长量,充实完善造林质量验收标准。林场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朱海勇通过竞岗,从伐木工成为护林员。他说:“以前工资都没保障,现在不仅工资列入财政预算,还解决了社保和医保,没有了后顾之忧。”

“林场采用良种壮苗造林,改造低产林,调整优化树种结构等措施提高森林质量,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白云山林场负责人说,“办公楼前溪水复清,再也没出现断流现象,林区再现绿水青山。”在他的带领下,笔者去往防火瞭望台,一路上,古树参天,竹林蔽日,瞭望台已被葱茏的树木包围。登上瞭望台远眺,群山起伏,碧波万顷,林海苍茫,雄浑壮美。笔者回忆起1990年11月26日,全国首届林业新闻摄影记者培训班参训人员就在这瞭望台前合影。

绿色守护,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永丰不断加大投入,将全县原14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为4个,全部定位公益型林场,定性为二类事业单位。2018年,该县启动实施林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围绕“治绿”“增绿”“护绿”“用绿”,建立长效机制,织密保护网,保障全县林地、湿地安全。南部山区实行封山育林,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39万亩,公益林面积达90多万亩,水源涵养生态林39.9万亩,水土保持生态林37.5万亩。

2018年,已完工的国有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职工只需出资18万元左右,便可入住新楼房,乐享林业改革福利。

守住绿水青山,共享绿色福祉。永丰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逐渐进入科技护林时代,形成“空中有飞机、山头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五位一体管护网络,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扎根林区23年的朱海勇,经历过从潭头林场伐木工到沙溪林场潭头分场护林员的角色转换,看到自己护林区内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干劲十足,对林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如今,永丰县森林覆盖率达70.95%,获得了江西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