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品质阅读”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时不时总能听到“品质阅读”之说。究竟何为品质阅读?窃以为,或可从三个方面度量,其一体现在阅读内容,要质量上乘;其二体现在阅读......

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中记载,“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马融所以能够变为“绣囊”,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世间岂有此等好事!其中缘由,或可归之于“品质阅读”。惟有品质阅读埋下的每一颗种子,方可能于日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时不时总能听到“品质阅读”之说。究竟何为品质阅读?窃以为,或可从三个方面度量,其一体现在阅读内容,要质量上乘;其二体现在阅读方法,要科学有效;其三体现在阅读效果,要归于“化”境。

先说说阅读内容的选择。书海茫茫,古以“汗牛充栋”形容,发展至今,更可谓“横无际涯”了。人生有涯,而书也无涯,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哪成?那样无疑事倍功半,甚或开卷有害。阅读,不能不有所选择。

林语堂说得好,读书其实是一颗灵魂在搜寻另一颗灵魂。搜寻何样灵魂?当然是契合自己心性的灵魂。在这里,灵魂的表征是文字,而往往,即便契合自己心性的文字亦不在少数,不得不有所取舍。惯常的取舍标准,在于多向经典靠拢,正所谓,“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

多读经典当然没错,不过,这样难保不会漏掉一些与己有益的好书。关于读书,周国平说过一段话,“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似乎发芽破土了。”选择一本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这倒不失为颇实用的标准之一。

再说说阅读方法的锚定。正如不同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习惯,有的在常人看来甚至颇感怪诞,阅读与之异曲同工。阅读与写作,皆有着很强的个性特征。古往今来,劝人读书的言论不胜枚举,教人如何读书的书同样数不胜数,读书的法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强调精读,有的人说要泛览;有的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有的人读不明白不罢休……种种读书方法论,不见得谁对谁错,关键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特点,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盘菜”。

有道是,“态度决定一切”,某种程度上,读书态度影响阅读方法。叶圣陶曾分析指出读书的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此三种态度于今依然不乏借鉴警示意义。的确,读者只有抱定第二种态度,才利于在此基础上找见法子,迈好步子,走对路子。

最后说说阅读效果的呈现。赫尔岑说得好,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既然如此,书不仅要读,读过之后还须力求甄于“化”境,亦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将书本内容融会贯通于平时的一言一行。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说到底,读过的书就是要在自己身上发生效用,否则,这本书与己并无多大关系,也就谈不上有怎样的阅读效果。

从阅读之“知”到身体力行,固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两者之间还是有办法加以催化的。梁衡读的书多,写的也不少,他就觉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确实,写作是检验一个人学识才智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推动“知———行———知”盘旋上升的颇有效途径。这正是,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作,作而出新,可行可效,可堪称道。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