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让姐妹们脱贫是我的责任” ——遂川县馨香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冬梅带领留守妇女脱贫的故事
2019-09-11 09:3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日前,一则喜讯在湘赣边界的遂川县高坪镇传开,全国妇联重点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的2019年“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结果新鲜出炉,地处车下村的遂川县馨香家庭农场获此殊荣,为全省6个、全市2个获奖者之一。

2013年12月5日,遂川县馨香家庭农场在张冬梅积极奔走中成立,起初主营业务范围为油茶、茶叶种植和销售,之后拓展了农业观光、回收产品、技术指导等服务,“唱”好春茶(笋)、夏粽(椒)、秋米(菌)、冬油(馃)“四季歌”。经过多年打拼,纯利润从2014年的27万元,递增到2018年的350万元。村留守妇女在农场长期有活干、能致富,每年不断档提供电商扶贫产品。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因为张冬梅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让姐妹们脱贫是我的责任”。

7

张冬梅带领贫困户采茶

8

张冬梅参加制茶技能大赛

9

客商实地考察电商服务站

潘曼彬、刘祖刚 文/图

“我领头办个农场”

车下村离高坪圩镇10公里远,大山环抱,土地贫瘠。之前因为交通闭塞,妇女同胞普遍受教育不多,就创业机会少,要么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和家务,要么在沿海地方打工,经济创收小。

陈惠萍今年35岁,是一位从广西嫁来的80后,她说:“原来赚钱只能去广东,因为有了小孩不得已才回来。”因为人口多,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收入较低,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张冬梅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类似陈惠萍这样的姐妹还有不少,她们大多发展缺头脑、手头缺技术、创业缺本钱,不是不想脱贫致富,实在是无可奈何。她想,其他资源都有枯竭的时候,农村农业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村里土地虽不很富庶,但也较为广阔,风险也较小,一个“我领头办个农场”大胆的想法萌芽了。

好事未必都有好开头,家人们也“泼了冷水”。张冬梅因家境贫寒辍学后,做过一段时间代课老师。2006年3月,她把镇上一栋新房低价卖掉,筹资30余万元买下了一块近1500平方米的土地,盖起了幼儿园,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张冬梅的丈夫在赣南投资矿企,自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要打理圩镇幼儿园,日夜忙碌。办农场,一则衣食无忧,没必要再承担风险,二则夫妇俩都忙不过来,腾不出手打理。

张冬梅天性倔强不服输,自从2011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硬是把一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带成了标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农业高度重视,特别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对发展现代农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办家庭农场符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明显,有前途!而且这样的农场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很适合留守妇女。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回,张冬梅是卯住了劲,几匹马也拉不回。

“探索中闯出致富好路子”

车下村山场多,几乎每位妇女手里都有几亩责任山,张冬梅思考着,能否以家庭农场为主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在各村民小组女同胞手中的山场资源整合在一起,发动她们发展自己的产业,农场提供技术、种苗、回收产品等服务。她还测算,新种茶叶3年后,每亩可增收1000多元,新种油茶5年后,每亩可收4000元左右,老油茶改造后每亩可增收800多元,能把留守妇女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人均可增收5000元。

说干就干。车下村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传统,张冬梅想,何不利用荒山荒地大规模种植油茶。可发展油茶投入大、见效慢,产出后销售也是一个大问题。她打算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实现抱团发展,引导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加入合作社,但姐妹们从没有接触过这种经营形式,不仅不愿拿出土地种油茶,更不愿意出钱入股,筹办农场一时骑虎难下。

张冬梅只好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成立车下村油茶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尝试“合作社+农户”“电商+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村民,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参与分红。股东只需管理自己的茶园,“零负担”参与,这样才慢慢有人加入合作社。70后的李根香、曾胜祝,80后的郭满英、郭小燕,90后的李艳华这些姐妹,还成了农场的小农场主。

为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张冬梅利用电子商务高效和超越时空、地域界限的优势,搭建起农产品信息应用平台。站点开业以来,累计实现销售高坪笼藏米馃9.2万公斤90多万元,油茶3万斤180多万元,利润15万余元,茶叶2000斤230多万元,花椒油1200瓶80000多元,笋干、野蘑菇干等干货销售3万多元,累计销售额5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农产品销售难,还带动了线下销售,真正实现了抱团取暖、扬优成势目标。

“我们要有自己的加工厂和品牌,老百姓才放心跟着干,产品有了质量保证,才能走得长远,不返贫”,这是张冬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带领下,引进设备建设标准生产化厂房,并注册了“思林”“仙人眉”“玖玢”“蒸篮”标商,品牌全村共享。

“带领6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

虽说是农场,地处农村,员工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张冬梅却青睐现代化的东西,对女同胞总是“狠”一点。目前,农场组织机构为:总经理、生产部、质管部、营销部和财务部,员工持股占10%,且均须签订服务期为3年的劳动合同,企业定期对女员工进行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考核,实习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张冬梅坦言,留守妇女虽然文化底子薄,但可塑性强,照样能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已举办的7期技能培训,350多户贫困户制茶技术合格,贫困妇女占60%以上。她们中有的还勇于参加全县乃至县外的制茶大赛,有的还获得好名次。此后,她把留守妇女吸纳到基地解决就业,实现照顾家庭与经济创收两不误。

陈惠萍说:“自己在张冬梅创办的扶贫车间打工,平时还会收购箬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是最精准的扶贫办法。不离家就能赚到钱,谁还会割舍下骨肉亲情外出呢?很感激她!”

她一心为民,影响带动6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促进脱贫;引领全村妇女在孝老爱亲、精神文明、农村清洁工程、产业发展方面大显身手;深得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誉,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先后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吉安市妇联“双学双带先进个人”、吉安市第四届“十佳和谐家庭”等荣誉;农场基地被江西省妇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评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