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一粒“种子”带来一场变革——吉州区首个农业良种集中试种区带来的思考
2019-09-10 08:5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彭向农 、本报记者 曾诗敏

每一粒种子都播撒着希望,每一个希望都承载着使命。

9月,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委会三官塘村,只见广袤的田野上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就连空气里都弥散着浓浓的稻香味。

这是吉州区首个,也是唯一的农业良种集中试种区。这个良种集中试种区由中合三农(吉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桥南村胡厚仁、胡希仁、胡建业等9名农民是公司的主要创始成员。他们不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积极顺应市场,在村里流转了2900多亩土地,与政府、科研院校对接,试种水稻、大豆等新品种,推广应用新的耕作方式、生产模式,主动探寻一条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之路。

试种区就像一粒蓬勃待发的“种子”。这粒“种子”带来的变革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9名农民的初心与梦想

“我们种植传统水稻品种,产量低、品质差,在市场上卖不起价格。如果有新的水稻品种代替传统品种,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初次见到胡厚仁,皮肤晒得黝黑的他正挽着裤脚在田埂边忙碌着,他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他是土生土长的三官塘村人,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头脑活络的他除了耕作自己的田地,还开了一家大米加工厂,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可是不管生意做到哪,他从事的行当都没离开过“农”字,身边也集聚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农民与他一起干。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他对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为探索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2017年,他和其他8名农民一起,投资成立了江西鑫仁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和销售水稻,并着手在桥南村试种竹稻、海南万里香米等4个新品种。为探寻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他们还远赴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区的20多个地方考察调研。2018年5月,在政府的支持下,吉州区农业良种集中试种区应运而生,并被吉州区列为重点项目。同时,江西鑫仁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合三农(广东)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合三农(吉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大公司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他们把农业产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推进。

他们经过多次对比,发现竹稻是这几种品种中最适合当地生长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竹稻一亩产量有1200斤至1400斤,因其口感好、品质高,市场零售价高达12元一斤。看到竹稻市场前景如此之好,9个农民都欣喜若狂,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们便开始大面积种植。

产业越做越大,9名农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梦想。他们说,只要村民愿意,他们将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并签订收购合同,以保护价收购稻谷,(下转A4版)这样可以带动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一起富起来。

思考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未来。9位农民积极顺应市场、主动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农民观念的变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乡村要振兴,每个农民不仅要敢想、敢干,还必须有自我革新、渴望富裕的想法,必须有去旧迎新、破釜沉舟的坚强决心。也正是有这样一群新型农民,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良种良法的“百花园”

“传统的水稻一株稻穗最多只能结100粒谷子,而我们的多胚孪生稻一株稻穗最少能结500粒谷子。”胡希仁手里拿着传统水稻与现在种植的多胚孪生稻一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胡厚仁听说,“多胚孪生水稻之父”刘志彬研发的多胚孪生超级水稻植株最高可达5米,产量最高达每亩2000斤,是传统水稻品种产量的2至3倍。于是,他和伙伴们多次上门请教。被这群农民的精神所感动,刘志彬终于答应与他们合作,一起在吉州区种植多胚孪生水稻。今年,这种多胚孪生超级水稻已经集中试种了2000多亩,还有80多个水稻新品种也在试种区内安了家。

不仅引进良种,这9名农民还引用良法,利用高科技来种植水稻。他们引进了环保水解种子膜技术。记者现场看到,随着机器的运转,一粒粒种子纷纷跳跃到一块薄膜上,把粘满种子的薄膜在稻田里一次性平铺成型,不仅少了育秧、插秧等工序,也不需要除草剂,而用玉米淀粉添加有机肥料制作成的水解膜,120天后会自动降解。

他们还主动与华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对接,开发研制播种机器人,有望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利用播种机器人,可以实现‘拿着遥控器播种’。单机每日可播种200亩水稻,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胡厚仁对记者说。

考虑到传统的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且有害物质还会残留在农作物中,9名农民与厦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了超微量营养元素肥料。这种新型肥料从植物当中提取营养元素,不仅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且每亩田还能节约成本30元左右。

思考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的出路是科技,活路是创新,只有在良种和良法的共同支撑下,才能实现农业从粗放式增长向质量兴农转变。主动对接、努力探索、积极合作,是9位农民用他们淳朴的农民情怀,一直在努力追寻的乡村振兴的科技发展之路。

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站在机耕道纵横互通的田野中,各种水稻植株颜色略异、高低不同、性状不一。稻田的农民,他们手中牵着一根绳子,来来回回在田里开展水稻母本与父本授粉工作。采访当日正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记者亲眼目睹了“高个”的父本向“矮个”的母本授粉全过程。

如今,充满生机的试种区几乎每隔几天就会迎来省内外的客人,他们有的来学技术、有的来看品种、有的来谈合作……采访当天,记者正好碰上来自青原、安福、遂川的三拨人前来“取经”。

“从他们整地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这已是我第12次来了。”遂川县井冈老仙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成东说。他的合作社在遂川县戴家埔乡,那里山多地少,仅靠单一的茶叶种植,农民收入十分有限。听说这里在试种水稻、大豆等农业新品种,他非常兴奋。他说:“如果把新品种引到我们那里,农民就可以在山上种茶、在水田种稻、在旱地种豆,走立体开发的路子,再加上产量高,他们的收入一定能翻几番。”

到任不久的安福县民政局局长王宁胜,之前是该县严田镇党委书记,他与胡厚仁是多年的好友,知道他们这里利用水解膜技术种田,他十分感慨:“这些年,农药化肥用得多,田里的虫鸣蛙叫都少了,用了水解膜不用打农药、除草剂,不久后,田里又能‘听取蛙声一片’了!”他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已经离开严田镇,但还是很想把这儿的优良品种引到严田镇种植,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传统的水稻种植,存在着效益低、劳动力缺乏等问题,这些良种良法的引进,相对于传统种植模式,无疑是创新和突破,希望它们能够从一地推广到多地,让更多农民受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吉州区委常委金启云对记者说道。

思考三:吉州区首个农业良种集中试种区这颗“种子”,依靠着观念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在吉州区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如今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也应如此,从一个点到一个面的发展,由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发展,让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