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之美
小楷,古人称之“真书”,又谓“蝇头细书”。它是楷书中的一种,形成于魏晋,发展于南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

小楷,古人称之“真书”,又谓“蝇头细书”。它是楷书中的一种,形成于魏晋,发展于南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以后各代,书家辈出,高手如云。小楷字虽小,但法度备全、舒展开阔、宽绰有余,最能体现沉密精细功夫。

苏东坡指出,“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纵观我国小楷艺术的发展史,自魏晋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著名书家,他们所写的小楷风神不一,面目迥异,相互之间,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小楷之美,美在执笔,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近笔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易于笔管转动。执笔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无力。因此,执笔当用软硬劲,做到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同时执笔不宜过高,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为佳。这样书写起来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太高则笔画虚浮,难以驾驭。

小楷之美,美在用笔,陈介祺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小楷因点画细小,笔毫运作范围小,运笔轻便,不像写大字那样需要明显的提按等动作,一般是露锋入笔,直落顺收,锋芒外露,能给人以一种精神抖擞、清劲秀拔的艺术感受,使点画间的笔势更加流畅。其回锋收笔虽有藏锋,但也是点到为止,在纸上作收势即可,贵在迅速,所谓“缓去疾回”。小楷用笔的变化多姿,不像大字那样用实笔。而是虚实并用。所谓虚笔,是用毫尖行笔,笔画细如游丝。为突出点画的变化,小楷的点画有敛有舒,如把小横写得短,甚至以点代替,而长横则写得很长。其主笔多舒展,如长捺。写小楷也要掌握节奏,笔画之间上承下接,左右相互呼应,运笔流畅,速度较快。否则就会气息阻滞,缺少生气,影响字形的美观。

小楷之美,美在质感。《淮南鸿烈·本经训》说:“必有其质,乃为之文”,以质为尚,精神充于中,气韵自晕于外。这里的“质”是指笔画的厚度、骨力、涩韵等,是潜伏在内的质地美,在字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尚质之书,犹如古玩之有宝色,其体质愈陈愈古,质之中藏者,犹美玉之蕴璞,明珠之含蚌,给人以无穷的妙趣。它形式朴素,如浑金璞玉,十分含蓄,往往不假造作,不事修饰,如乡村少女,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出一种拙朴之趣。

拙朴不是率意,古质不是粗野,自然不是随便。拙朴之书含蓄蕴藉,既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又无用意装饰之巧思,它自然雅逸,不逞才、不使气,不恣狂、不纤弱;它天真烂漫,不肥纯、不板滞,不窘迫、不秽浊,它既无腻、甜、熟、媚之习气,又无狂、怪、佻、浮之俗态,它浑厚而不侈夸,强烈而不滞腻,它平矜释躁,雅步雍容,平和简静,表现出一种朴素的自然之美,这是一种至高境界。这就要求书写时做到中锋运笔,使写出的笔画达到“腴”,即饱满;“清”,即洁净;“秀”,即清润;“活”,即生动的效果。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