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尘世间的温暖与感动
集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冯骥才,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心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艺术理想,以真切的思考,热忱的担当,感悟尘世的温情,书写着时代......

集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冯骥才,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心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艺术理想,以真切的思考,热忱的担当,感悟尘世的温情,书写着时代的亮色。其随笔集《世间生活》(2019年8月出版),就是用他的锐笔,书写着尘世间的温暖与感动。

全书以人生感怀、生活雅趣、人间生灵、文化旅行四辑,将冯骥才阅尽世间风情后的所感所思,逐一汇聚成篇。有对平凡物事的超然理解,有对烟火生活的温馨回顾,有对人生岁月的深沉反思,有对文化艺术的孜孜以求。面对着斑斓的七彩世界,冯骥才从容展开纸卷,或托物言志,或借景生情,或寓理于事,或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世间与生活浓浓的关切。

书中,冯骥才将他笔下的人生状描得祥和而充满了理性。他从断电后点蜡烛的萤萤光亮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丰富而深邃的联想。“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在他看来,点滴的时光看似散淡、细碎,却在静谧无声中,悄然地融入到我们生命的长河里。他吁求说,一个真诚有担当的作家、艺术家,应该用心用情塑造经典,并让这种永恒的生命深植于广袤的艺术天地,这才是对时间和生命最大的珍视与尊重。冯骥才由小小的烛光引伸出他隽永的哲思,其实也在清醒地昭示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记录自己生活的“作家”和“艺术家”,把握住了每一分每一秒,观察、阅读、思考、创造,就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

常言说得好,寻常的生活,常常蕴育着大美。达观的冯骥才敏锐地洞悉着周遭的一切,在“物本无情”的俗见中,硬是凭一颗“莫让浮云遮望眼”的慧心,油然发出“物皆有情”的悠远一叹。他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功力,扩充着他的文学和思想版图,让我们看到他笔下的世界竟如此充满了灵动。他文学的张力,来自长短句式游刃有余的运用;而他思想的张力,则源自对最细微、最琐碎事物深入肌肤的洞察。他从做鱼汤里,悟出了“一切美味,皆是本味,犹如一切美色,皆是本色。”的普世真理。他从与书法的朝夕相伴中,由衷地赞曰:“我喜欢与书法的关系是一种不期而遇的邂逅”,并称许笔墨是心灵的器具,在我手写我心的怡情里,他反对刻意的做作和过多的雕饰,主张艺术创造,至少一半要来自于笔墨的自我发挥。

冯骥才体察着世间万象,用他清新脱俗的笔墨,忠实记录着尘世的纷繁百态,也留下了他众多温馨的生活启示。泰山写生路上,几次目睹又矮又壮的挑山工后发而上,赶至他的前面,心生敬意中,冯骥才终于明白,原来一路负重而行的挑山工,之所以能在生活的重压下笑到最后,皆在于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幼年时,冯骥才居住在一条长长的胡同里,常常因为有人不识路误走到胡同尽头,又折返回来,白费了时间和脚力懊恼不已。后来,一位长衫老者,写了个“此路不通”的告示,以举手之劳从容化解了这种尴尬。温情的一幕,让冯骥才既感动,又自责“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扪心自问中,作家的良知与担当,让我们顷刻间感佩不已。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学者,冯骥才在笔耕之余,还一直致力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中。书中,冯骥才深情讲述了为抢救民间技艺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为周庄卖画、细雨探花瑶……一路跋涉,无怨无悔。执著坚韧的背后,是对民间文化坚如磬石般的相伴相守。这种定力和初心,不正是现代人亟需补上的一课吗?冯骥才用他的身体力行,正一步步拓宽着保护民间艺术的多重路径。书末,他郑重的表白发人省醒:民间艺术来源于火热的生活,保护民间艺术,就是在丰富和充盈七彩生活。

合上《世间生活》的那一刻,冯骥才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久久难以释怀。感谢生活,让我们见证成长,收获成熟。感谢这情深意浓的美好人间,让我们在不断思考和淬炼中,走向至善至美的快乐家园。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