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宋人同握一只叫做“吉州窑”的盏
宋人说,吉州窑,无论剪纸贴花还是彩绘,都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是廖廖几笔就勾勒成形,或是点缀几笔就自成一体。

宋人说,吉州窑,无论剪纸贴花还是彩绘,都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是廖廖几笔就勾勒成形,或是点缀几笔就自成一体。这些都是吉州窑所拥有的独门秘籍。吉州窑烧制出来的天然神韵,有时连窑工自己都不敢相信,自然简简单单的几笔,竟然在窑火中变化出如此无穷的魅力来。

在日本茶道大师的眼里,吉州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能体现出禅茶一味,本无一物禅宗思想的器具了。所以,吉州窑在日本永远都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的许多寺院,如吉州窑周边的寺院一样,都是以使用吉州窑的瓷器为主,都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吉州窑的产品与禅宗思想,佛祖意识是相通相融的。

在吉州窑的周边,有本觉寺、本觉塔、智度寺、慧心寺、宝寿寺,以及名声远扬的净居寺和资国禅寺。这些禅寺的思想火花,在潜移墨化之中,照亮了窑工脚下的路,让窑工的思想情怀发生了变化,从而窑工手里的盏、盆、罐、壶、碗自然而然就有了佛性,有了禅意。但真正回过头来遥望千年过去的吉州窑瓷器,真正传奇传神的还是那一片在吉州窑盏中起起浮浮的叶子。

曾有古人在自己的笔下这样描写这片叶子:“一片脆弱的叶子,本该零落成泥、焙烧成灰。却因飘落在吉州窑工的手里,在烈火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也就不奇怪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有“以叶入盏,点木成金”,“千年古窑之精绝,一叶隐于茶盏中”之说。

叶,是一片桑叶。

古人说,桑叶最能通禅。古人还说,桑叶先知胡地秋,桑叶枯干海水清。桑叶就这么在不经意间被窑工置于盏中。也有人说,是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所托,让窑工将一片桑叶置入盏中,烧制好的盏专供于净居寺供奉六祖慧能佛身前。也不知是不是有了六祖慧能神力的桑叶置于这熊熊大火之中,才没有灰飞烟灭,而仍然叶脉清晰,纹路清新。脱得旧体,得悟真纯。这一下,这片桑树叶子的吉州窑盏,通过赣江进长江,沿着海上的丝绸之路,飘洋过海,成为了外国人追捧的对象。

一千多年过去,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仍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另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天目木叶盏,并称其为“世之神器”。而在吉州窑当地,却很难寻找回当年的这么一只完整的盏了。

许多人都在追问,那只穿越了千年,叫做“木叶天目”的盏,还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吗?我们的今人还能与宋人同时握着一只相同的盏吗?

要知道在宋代,那可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饮茶又尤以点茶、斗茶为主。

“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黑盏,以能突出茶色,而成为点茶、斗茶的首选器具。“凡欲点茶,先须温盏令热,冷刚茶浮。”意思是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才不会热水注入温度降低,才能够持久。这才能将茶点成字、点成画、点出诗情画意。点茶者心有所思,茶有所画。心有所属,茶有所言。

就这样,一只黑盏,就这么被千千万万的宋人牢牢地捧在手上,点茶成画。捧黑盏的手有宋徽宗赵佶的,也有大文豪欧阳修的,还有王安石、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自然,还会有文天祥的一双大手,因为文天祥就来自于这黑盏的故乡———吉州。

今天吉州窑的产地永和镇,还有许多关于文天祥的故事。从他母亲挺着大肚子怀着他到吉州窑里去取火,到吉州窑的封窑倒闭,都有文天祥的身影。只是这些故事真真假假,不知道是坊间真传还是民间演义,好在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穿越了千年,曾经被宋人握在手上的盏,还能够让我们重新握在手上吗?

吉州窑在元代断烧之后,可是离我们渐行渐远,好些人都以为,与它的缘分只能够在博物馆里,或者是收藏家的手上。

谁会知道,当历史的车轮到了八十年代末,又有“好事者”开始推敲起吉州窑那失传的工艺来。他们之中,有古稀老翁,也有海归博士,还有天南海北对吉州窑真正喜爱有加的制陶者。当然,更多的是家就在本觉寺塔边上,那一群对这块土地无比热爱的吉州人。他们从原料的配制上开始慢慢摸索,制作的工艺上开始慢慢掌控,烧成的温度上细细把控。终于,那曾经承载着吉州人智慧与信心的吉州窑火又一次被点燃。就在当年的那块躺着二十四座窑包遗址的土地上,一座又一座吉州窑的瓷器作坊重新开起来了,吉州人又一次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让吉州窑又一次浴火重生。

今天,当我的手也与宋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发现,那片穿越过千年的桑叶,一点也没有变,仍是那片宋代的桑叶,在水里晃呀晃的,晃过一千二百多年后,它终于又一次找到了家门。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