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咖的“家园”情结
近日,2019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在上海浦东建投书局举行,中外作家、艺术家、诗人、学者围绕“家园”这一文化主题,展开对谈。

近日,2019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在上海浦东建投书局举行,中外作家、艺术家、诗人、学者围绕“家园”这一文化主题,展开对谈。

“家园”是文学的泉源,也是文化的母胎。畅谈“家园”,就是谈论我们人类共同栖居的这个世界、这个地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对现代人来说,家园越发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生命的归宿、心灵的寄托、精神的皈依……这种种“家园”感、“家园”情结,常常引发我们灵魂的焦灼和焦虑,“家园”意味着什么,“家园”何在?

如今,城市的现代化高速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魔术般改变了人们印象中的家园,原乡不复存在了。移民来来往往,“故乡”却逐渐成为“籍贯”。在这次文化论坛上,有的作家说“我从不祈求归属”,这是越来越多漂泊之人心声的表达,这种没有“家园”感、没有“归宿感”,成为我们城市人感触最深的痛……

作家叶兆言说,相比具体某个地理位置的小家,“家园”更体现在语言文化层面。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文学虚构代替“家园”、营造一种“家园”,“思乡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渴望,暗示了空间上的不重合、对超凡的向往。”加拿大插画家约翰·豪说,当地理学科填满了地图,人们需要用文学和幻想画出新的地图,满足对“家园”的需要,让自由在幻想中得到延伸,让灵魂得到安身之地。德国哲学家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说,“与家园最好的接触方式,就是用母语写作,创造相互理解的氛围。”

翻译家金雯说,“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无家可归,想要四海为家的强烈欲望”,“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可以想象如何成为不同的、崭新的我们”,“而文学也总在放弃归属时,找到永远漂泊的安定感。文学代表希望,语言表达着自己不可能表达的东西,用雄辩表达沉默,超越了人类的局限。”

这都是在说,当我们不能拥有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时,我们可以通过文学、写作,建构精神意义的“家园”。

的确,一个真正的作家,是把文学“家园”作为自己的故乡,尤其是自己的精神故乡的。对他们来说,“写作就是回家,文学就是家园”。他们不仅与这个“家园”,建立起一种情感的联系,更有一种牢固的心灵联系。这里既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他生命的避难所。在这里,他发挥丰沛创造力,从中培养他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获得感受欢乐、道义、仁爱的能力,成为充满活力和精神充盈的人。文学“家园”,成为他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他永远割舍不断的故乡,一种精神信仰。

“所有的故乡都在故去,所有的故人成了故事”。如今,互联网技术无边无际蔓延,电脑对人脑构成威胁,我们的家园也在受到吞噬,我们的精神、灵魂和道德,似乎陷入到全面的贫困和困境之中……

面对这样的心灵荒芜、精神枯竭,在论坛上,很多作家呼吁,现在最需要呵护的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呵护我们心灵的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不能仅仅去膜拜冷冰冰的数据、技术,更为主要的是,我们不能缺少了心灵生活、信仰生活。我们需要倡导和弘扬心灵的智慧、心灵的财富、心灵的力量,构建我们的“心灵法则”、“心灵家园”。

我们的环境和住处,都有着具体的限定、习惯、风俗、语言、文化、历史的维系,这些精神维系才把某个个别的特征赋予这样一个地方,这样,这个地方就变成了我们的家、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祖国以及世界。一旦从这样一个地方分离出去,这个地方就被看作为在一种抽象的广延中的呈现,就像一颗星星出现在广阔无垠的空间中一样……

所以,寻找“家园”,其实是我们一个人在心灵上“觅母”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故乡、家园,故乡、家园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命诞生地,也是我们的精神生命的基础,我们在精神上皈依着和依托着故乡和家园。如若失去了这个故乡家园,我们就会像流水浮萍一样,更会因此而心灵焦灼。所以,我们必须去追寻和寻找这个故乡、家园,这就是这种寻找的灵魂灼痛,这就是典型的“乡愁”。所以,“家园”中包含了心灵性、精神性的主题,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这使“家园”带上了哲学思考的气息。

是的,在这个人们感到焦虑、心灵空虚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了我们的“家园”,“家园”的力量,“家园”对心灵的救赎,“家园”给予我们的文学食粮和精神营养。没有“家园”,恐怕我们会失去一切……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