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惟愿美名传人间——吉安县敦厚镇汗坑村村民王冬生行善小记
2019-08-19 08: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多做好事。”这简单朴实的12个字,是吉安县敦厚镇下岭汗坑自然村村民王冬生始终践行的人生信条。作为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十几年来坚持行善,个人先后捐款50余万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成为新时代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近日,笔者与王冬生进行交流,了解其行善背后的故事。

捐赠毕生积蓄为村民修路

敦厚镇下岭新下庄自然村至登龙乡上演塘自然村的这段路,曾是沿途村民心头的一个“大疙瘩”。两村之间交流往来众多,但原来的道路是一条不足1米宽的泥巴路,别说行车,就连人走都十分困难。村民形容这条路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把刀”。2006年5月,下岭村“两委”打算对这条路进行拓宽硬化,便安排村干部上门到辖区内沿路各村庄,向村民发出集资倡议。可是连续做了3个晚上的思想工作,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得知这个情况后,王冬生主动站出来,他对村干部说:“修这条路的钱,全部让我来出吧!”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毕生的积蓄——43.6万元,悉数捐赠出来。王冬生告诉记者,他1959年从原南昌航校毕业后,便分配到本县的农机部门工作,1983年企业改制后,靠着单位发放的一次性买断工龄的安置费,在永阳街上开了一家农机具修理店,专门修理柴油机与拖拉机。退休后,袭承祖传医术,开始给乡邻行医治病,一辈子省吃俭用,才攒了这么一笔养老钱。“虽然这笔钱在当时对我们家庭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当我提出要捐出来给村民修路时,全家没有一个人反对。”王冬生说,毕竟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在道路修建过程中,由于其中一段路占用了登龙乡一个村庄面积约1亩的山地,遭到该村村民的阻拦。王冬生又亲自出面,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并承诺用本村的山地进行置换,事情才得以圆满解决。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王冬生还多次去现场监督。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2006年8月,一条宽3.5米、厚20公分、全长4.3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完工。沿途的泗塘、高源、朗石、下岭等两个乡镇四五个行政村的近万村民因此受益,大家纷纷对王冬生的行为点赞。登龙乡上演塘村村民郭建昌说:“现在有了这条路,方便我们大半个乡村民的出行,减少通行的时间,不论是去登龙圩镇买菜赶集,还是去县城办事,都很便捷。”

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

王冬生做过的“好事”,简直不胜枚举。2007年1月,敦厚镇政府为了表彰王冬生无私奉献为民修路的善举,奖励其6万元并在道路起始处为其立碑,可是他分文未取,转手就将这6万元全部捐献给下岭村委会用于修建新的村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冬生个人捐款2000元;2009年芦塘村新修进村水泥路,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中途停工,王冬生二话不说捐款2000元;2009年,王冬生个人出资买料,硬化汗坑村环村路;2012年汗坑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王冬生主动出资2000元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前的小广场进行硬化,并出资修建了一个篮球场……由于捐赠次数太多,他甚至记不清自己到底一共捐了多少钱。“反正村里有困难我就捐了,我的钱都没有留给小孩,这么多年全部捐出去了。”王冬生淡然地说道,人一辈子赚的钱够吃够用就行,关键要留个好名声。

在王冬生的熏陶和感染下,他的后辈也积极助人行善。二儿子2018年5月加入下岭村志愿者服务队,并个人出资7000元帮助改善村部的办公条件。孙子王鹏说,爷爷是全家人的榜样,他修的这条路方便了许多人的出行,家人十分理解他,他们以后也要多向爷爷学习。下岭村党支部书记周生苟向笔者表示:“王冬生同志的善行,带动了村民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传递正能量,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冬生这样的好人。”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王冬生老人用年复一年的“做好事”,生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至真至善的人性光辉。他耐得清贫,毕生节俭,只为将点滴积蓄汇聚成河,灌溉着周围每一个人的心田。

陈浔、王修明/文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