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吉水构建高效课堂纪实
2019-08-13 09:2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 严爱群

讲台上学生激情讲课,讲台下掌声不断;学生分组热烈讨论,老师一旁归纳总结;校长不时推门听课,现场评课;家长受邀听课,畅谈听课感想……老师讲课少了,学生成了小老师,走进吉水县中小学课堂,这一幕幕新景象随处可见。

“这是自2012年以来,全县实行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成果。这一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导入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拓展、反馈提升六个基本流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化课堂模式。”吉水县教体局局长李文俊介绍,2012年启动试点,2013年全员参与,2015年全面提升,2018年深化推进,7年的课改征程,课改之花开遍全县城乡校园,在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和双赢中,不断吸纳、变革、完善和突破,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地教育的吉水经验。

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吉水是教育大县,总人口约56.17万,在校中小学生7万余人,在职教师4000余人。2010年前后,素以教育强县著称的吉水教育事业曾一度陷入低谷,教师外流,生源外流,高考上线率不尽人意。

彼时的吉水开始谋篇布局,开启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大变革,构建高效课堂亦是改革重点。2012年,陕西太谷高效课堂模式引起该县关注,经过考察、调研、培训,吉水三中、思源学校、乌江中学、白沙小学等被列为首批高效课堂试点学校。

2012年9月,吉水三中七年级的3个班试点课堂改革。老师讲解预习评价、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解读,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训练占了大多数时间。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老师“退居二线”。3年后,这批率先试点课堂改革的3个班,优生远远多于其他班。最让家长感到明显变化的是,孩子走出去更加落落大方、阳光向上。高效课堂实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和双赢。

“猜猜看,这是哪类昆虫的翅膀呢?”“蝴蝶”“蜻蜓”“蜜蜂”“苍蝇”,投影仪上,放大的翅膀在兴奋的谈论声中慢慢变小,谜底逐渐揭晓。这是黄桥小学的一节美术课《昆虫世界》,郭锦正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纹饰,通过看—感—猜—画,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学习劲头十足。

“高效课堂的推行,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黄桥小学校长王志华表示,全面推行高效课堂,让农村孩子也能感受课堂改革带来的春风化雨。

“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能说、会讲、会问’。”李文俊表示,以课堂学习的高效性焕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不再做知识的“储藏罐”,而是实现自然生长和本位发展。

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

“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教育。”该县把培养和锻炼智慧型教师队伍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环。

邀请名师送真经,探寻课改新天地。该县先后邀请知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崔其升等为教师授课,邀请山西太谷名师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示范,携手全国著名课改专家联手打造课改教师团队,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教改是最好的福利。

带领教师“走出去”,先进经验“学回来”。吉水全面启动骨干教师和校长素养提升工程,先后组织多批次校长、骨干教师,学习“山西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上海“主体参与式”课改模式等先进教改经验。

一把尺子量到底,教师、学校双过关。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吉水县高效课堂“教师、学校双过关”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全校只要有一名教师不过关,即学校不过关。学校限期整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校长和教师当年内不得评优评先、班子成员不得参加当年的提拔考试、教师不得参加当年县城教师遴选考试。

一系列新课改教师培养工程的推行,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实操能力,促进该县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教改之花硕果累累

翻开吉水的教育成绩单:7年来,全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优质发展,小学6年级文化水平测试成绩连续较大幅度提高;中考各科成绩保持全市领先优势;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实现8年连续增长,2019年一本上线首次突破550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450人,位居全市前列;全县高考学子基本实现“985”“211”高校全覆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掀起课堂改革到教育大变革,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到深耕课堂的基层实践,高效课堂已成为吉水新时代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有力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阵地。如今,这场课堂改革的号角继续在吹响,未来课改的脚步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