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厦门大学学生在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
2019-08-12 09:3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信仰之基——厦门大学学生在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

□郭婕妤

近日,厦门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实践活动。

身穿红军服,头戴八角帽,脚走红军路,胸怀报国志。实践团来到历史发生的现场,重走三湾改编旧址、黄洋界、挑粮小道、龙江书院和茅坪八角楼,重温革命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在三湾改编旧址,实践团师生仿红军建制,做红军午餐,在团结协作中接受劳动教育。在“五里横排”,当年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手提肩扛,将三十万斤粮食送上山。

e88

图为厦门大学学生在黄洋界合影

走在挑粮小道上,实践团学员陶少威感慨万千:“很难想象,当年红军是怎么挑着几十斤重的粮食上山的,这条路又窄又滑,还那么陡,能安全地送粮上山,真的太艰辛了。”在昏暗潮湿的茅坪八角楼,《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诞生。“毛主席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像八角楼的灯光一样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实践团成员刘远洋在参观后发出感叹。重新走过中国共产党来时的路,实践团师生的思想受到了洗礼,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共有4.8万余人为革命捐躯,而留下姓名的英烈仅有15744人。

怀着沉痛的心情,实践团师生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烈士墓和烈士陵园,走近那段烽火岁月,现场聆听烈士英雄的故事,“双枪女将”伍若兰、献盐的张子清、誓死不屈的红军伤员……一幕幕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革命的残酷和英烈的大无畏精神让人心头一颤,不少师生听完介绍饱含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师生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第九期马研班红色先锋党支部书记、领誓人郭柳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革命历史、不失革命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实践期间,实践团还访谈了曾志之孙石金龙、袁文才之孙袁建芳、王佐之孙王生茂。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代,他们从不享受任何特权,而是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走过烽火岁月,步入崭新时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理想信念火种从未熄灭。学员表示,“透过历史和现实,发现自己身上仍有很多不足,今后将会对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员王东辉在“每日总结”中说道:“革命不分年龄、性别,在井冈山,军民如鱼水的关系更是让人敬佩,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去守护的。曾经,革命先辈在这里播下了初心的种子,如今,我愿将这些种子留在心间并让它开花结果。”在结班仪式上,实践团师生发挥创意,以绘制连环画、改编流行歌、设计明信片、创作“三句半”等形式,诠释井冈山精神,表达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