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华夏数百年木材计量的“吉安标准”
2019-08-02 09:3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誉为“金庐陵”的吉安,除了盛产金灿灿的稻谷,最丰硕的资源,就是林海绿浪了。如果把稻谷喻为黄金,那么竹木就是绿玉,这“金玉”铸就吉安古代经济的繁荣,也滋养文化的花朵。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竹木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即使化工和金属材料普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吉安,就盛产竹木。丰沛的雨水,四季分明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多样化的地形地貌,适应各种竹木生长。西南和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延绵不绝的丘陵和河谷盆地,树木竹林郁郁葱葱,组成壮阔宏丽的生态画卷。

竹木生产和经营无疑是吉安古代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现在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如果生活在赣江及其主要支流禾水、泸水、乌江、泷江、泉江、蜀水和沂水等河流两岸,一定还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场景:一排排长长的竹排、木排在江面上飘流,或在险滩激流中蜿蜒穿行挺进,或在平波缓流上飘荡漫行;或在码头边拴缆停泊,撑排的汉子赤膊短裤,上岸寻家酒店大碗喝酒。这些木头竹子是从邻近的山上砍伐而来,扎成几根组成的小排,顺着浩荡的江水,从小江流往大的江面,运送给所需的客户。于是,在砍伐点和水陆交通比较便利的岸边,就出现了交易市场。比如泸水中游的竹江,禾水中游白堡渡,蜀水与赣江交汇的马家洲,遂川的泉江镇、乌江下游的白沙,泷江下游的富滩,沂水下游的湖州,禾水入赣江口的余家河等地,都曾设过规模不小的木竹交易市场,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有的形成了小城镇。

可是,在木材交易中自古以来有个难题不好解决,长期困扰生产和经营者。就是砍下来的木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怎么计算每一根的材积大小?值多少价钱?木头有干有湿,用秤称行不通。用尺子量,从哪里量合适?多大多长也没个标准。于是,做买卖时计算材积的办法五花八门,价格也统一不了。有时干脆就把一堆木头估计一个价钱了事,有时就议定一根多少钱,但双方都会觉得吃了亏。还常出现以强欺弱、欺行霸市等现象,影响了木材的大范围流通。

遂川广袤的山区盛产杉木,五斗江又是杉木生产的中心地带,大量的木材行销各地。怎么进行相对公平的交易呢?遂川县原本叫龙泉县,民国初年才改名。山民编制了一套木材材积计算方法,叫“龙泉码”。是谁发明的呢?官方史志无载,据民间传说,说是五斗江的郭维经父女创造的。郭维经可是大名鼎鼎的名臣英烈,中进士后在朝廷任职。明王朝崩溃后,他投身抗清斗争,在赣州兵败后点火自尽,为民族大义而献身。他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不知道什么名字,后来文人们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明珠。据传,郭维经回乡省亲时,另一种说法是母亲去世回家守丧时,女儿跟他说想编一套计算木材材积的数码。于是他跟女儿一起分析比较,又到木场找各种类型的木头来测量,按设计的公式来计算,有了偏差再作调整。还找来专门经销木头的人来商讨编码,请他们试验,看能不能行得通。据说明珠嫁给泰和马家洲的一个木材经销商,就使用“龙泉码”。人们觉得这个编码好用又合理,就一个介绍一个,慢慢地就流传各地,扩展到江南各省,还延传到北方,成为木材行业公认的材积计量标准。明末以后300多年间,全国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是这个“吉安标准”。1953年底我国推广立方米公制检尺计量,龙泉码才退出市场。

龙泉码专业性较强,有些行业术语今人不太好理解。简单地说,现在的木材计量单位是立方米,简称为“方”,古代没这种概念。龙泉码创造性地把重量单位“两”,转做材积的计量单位,十钱为一两,十分为一钱。用精制的软篾尺量木头的围长,篾尺上用以漆标记尺码,一寸刻十珠,一珠为一分。木头在哪里量围长合适呢?正常情况下就是从蔸部五尺五寸过四指处量。可木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从蔸到梢的比例各根也不同,于是,又把木材分为8级,还有转贯等规定,就更科学了。将周长折算码价,就可以知道这根木头有几两几钱几分,许多根加起来,就是一堆木头的体积。以“两”为单位,约定每“两”的价格,就可以成交了。还编有口诀,好学易记,也便于传播,于是就风靡大江南北,比欧洲的同类计材方法早300多年。

龙泉码的创编,为我国木材流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正是吉安先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