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明周刊> >正文
播下希望的种子——记吉水文峰镇文江社区“残疾人之家”
2019-07-31 09:0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刘丽萍、实习生敖嘉玲/文

阳光投射到地面,给予万物温暖和光明,不可避免,总有一些角落依然有阴影和潮湿。

但角落里的阴影,也终会被阳光照耀。

2019年5月,吉水县文峰镇文江社区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的称号。源于持之以恒地服务社区残疾人,源于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残疾人之家”就如同社区残疾人生活中的一米阳光,丝丝慰藉入心。

也许,他们的努力微不足道,微小到一颗石子投到湖心,荡不起一丝波澜。又或许,他们的努力作用很大,大到在一群人的心里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缘起:

搭建特殊人群的交流平台

“在日常社区走访中,我们发现残疾人的生活异常艰难。他们获取的关爱大部分来源于家人。社区对他们的关爱偏少。我们就想,社区是不是可以为这一部分人提供一个场所,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沟通交流。”谈起文江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初衷,党支部书记郭丽华介绍说。

缘起于关爱的初心,借着承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项目的契机,文江社区开始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学习其他地方的做法,尝试探索一条为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的道路。

2017年11月2日,文江社区“残疾人之家”成立,地点设在文江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服务用房面积约600平方米,六室齐全,包括工疗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和器械康复训练厅,以及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的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和生活技能训练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可为社区稳定期精障患者和身体残疾人提供室内的康复活动场所。

同时,社区还成立了由社区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心理医生、精防医生以及社区医护人员组成的残疾人服务小组。“残疾人之家”主要职责分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残疾人精准康复两大块,实行“网格工作室网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卫生院医护人员+小组长”的入户组合模式。

初步的硬件设施准备齐全,就等着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丰富“残疾人之家”的内核。

探索:

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没有经验借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文江社区“残疾人之家”的最初状态。

党支部书记郭丽华向记者介绍,残疾人之家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残疾人服务的。但因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项目的关系,社区残疾人服务的重点以精神障碍患者为主。文江社区从198个精神障碍患者中筛选了30个稳定期的患者作为服务对象,对其开展长期的动态追踪。

一开始,文江社区开展入户调查,详细了解每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环境和自身需求,建立个人服务档案一人一档,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

接着,文江社区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针对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开展社区活动。“社区活动的目的是让社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丰富特殊人群的生活。”郭丽华说。

文江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说针对不同性质的服务对象,每月不定期不定次数开展各类主题户外活动;又或者是依托社区现有场所和设施,组织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工疗、娱疗、农疗、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和家庭康复指导、转介转诊等康复服务。

然而,一件新兴事物的开始,总是伴随着不接受的态度。

“我们家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触,让他去参加社区活动是不太可能”,这是一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社区小组活动的初步反应。针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第一次社区活动只有3-4个人参加。这无疑是一次以失败宣告结束的活动。

如何让服务对象自愿参加社区活动,改变社区被动服务的局面?

文江社区花了不少心思,他们想到了以送小礼物的方式打开被动局面。“既能丰富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还能得到小礼物,一举两得的事情。”郭丽华说,没想到,这样一种方式打开了服务对象不接受的被动局面。

一个社区活动接着又一个社区活动,社区内的居民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活动方式。“刚开始,我对社区的这种活动不了解,后来,带着孩子去参加几次后,发现孩子慢慢喜欢上了这样的活动,服务人员也是尽心尽力地在为孩子服务。”社区居民王女士说道。

完善:

走出党建+助残的公益路

自成立“残疾人之家”以来,文江社区上门入户康复服务与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免费健康体检和不定期的志愿服务,社区联合吉水县心理协会的心理医生、社区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每周上门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和心理服务。

同时,文江社区依托社区康复站现有场所和设施开展康复服务。从残疾人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社区的康复器械室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免费指导服务对象开展康复活动,同时不定期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讲座。

此外,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党建活动,文江社区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助残扶残公益路。党员志愿者利用公益日、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特长,结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根据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困难家庭的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一系列措施的背后,意味着居民由不接受到接受,由接受到欢迎的改变。文江社区从刚刚开始的活动只有3到4人参加,发展到2018下半年时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数达到30个人。

“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不同的,有些是由于心理照顾不到位,还有很多是由于没有及时满足需求,慢慢累积导致。”志愿者卢淑华表示,社区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特殊弱势人群也能感受到特殊的关爱。

“刚开始,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社区活动。在服务工作人员的悉心关照下,我发现孩子慢慢地融入到了活动中。他每次来虽然话很少,但只要是有活动,他必然风雨无阻地来参加。”一位患者家属说道。

不仅服务对象获得感稳步提升,患者家属也大大受益。

据悉,文江社区每季度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开展2次以上的座谈培训,并组织心理咨询师和精防医生上门入户,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督促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每次社区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会告诉我们如何护理,该注意什么。这对我们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患者家属如是说。

一路走来,摸索前进。文江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项目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提高了残疾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还帮助残疾人开展了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职业康复、认知矫正等方面训练,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心,得到了吉水县社会各界的好评。而特殊人群也真正把文江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感受到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与信心。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