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稻米,还有更多滋味
2019-07-26 09: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米果荟萃

■李梦星

盛产稻谷的吉安,生产的稻米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加工成米粉、米果和茶点、酒类等副产品,成为一代代吉安人不可或缺的副食品,丰富和美化了生活;有的成为市场畅销商品,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其中有的生产及其制作技艺一直在延传,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最著名的是峡江米粉,制作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据《辞海》中记载:“米粉以峡江所产最佳,细嫩柔韧、煎炒蒸煮咸宜”。明朝被誉为“贡粉”和冠以“忠贞米粉”,以当地优质大米为原料,经浸米、磨浆、滤干、浆、糅团、蒸果、碾团、压丝、晾干、漂洗、烘干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每道工艺要求精细。色白细嫩、久煮不糊、久烘不碎、味道清香可口,是人们喜食的佳品。

更为普遍的是用稻米制作米果和茶点等,为庐陵地区待客和过年节的上好食品,也是孩童们的所爱。最有特色和好吃的是艾叶米果,用野生的艾叶、糯米、粘米、白糖、芝麻、桂花等融合加工而成,形如圆球,色泽墨绿,其味香甜爽口,软糯相宜,有着艾草特有的清香,是百姓很喜爱的时令特色食品。吉安民间有着吃“艾俚米果”的风俗,每年清明前后,田野乡村艾草泛青时节,人们就要摘散发着浓浓艾香的艾叶,做成米果款待亲朋。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三月初三,有“请客吃艾米果”的风俗,时间各村不一,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前后最盛行。

捣糍米果,也叫豆粉米果,用糯米粉和豆粉做成。把炒熟的豆子的豆皮抡掉,然后用石碾碾成豆粉,筛出细细的粉末;再将糯米粉加入温水糅搓,将糅好的生面团放到蒸笼里去蒸。蒸熟后放入一个大盆或者石臼中,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捣翻、搅动,一直要搅到面团变得温热就可以做米果了;在豆粉中加入砂糖,拌均匀,就是米果的馅;将捣好的粉团用手撅一小坨,包上馅,捣糍米果就做好了。有两种吃法,一种带馅,一种不带馅。两种吃法都要在米果的表面裹上一层薄薄的没有加糖的豆粉,吃起来特别香。

吉安各地还有加工“神仙粉”的习俗,就是将糯米浸泡若干天,磨制后晒作成干粉,可储存好几个月,保鲜期长。最初可能用此粉做祭祀神灵的贡品,就叫“神仙米果”,后来扩展到年节时的食品。这种米果将砂糖拌芝麻做馅,有的还加入猪油,因全是糯米粉,特别软糯香甜可口,老少皆宜。元宵米果就是系列品种之一。“神仙粉”还可加入一半粘米粉拌水糅成团,压扁后一层层撒上芝麻、红糖包紧蒸熟,切块状成千层糕,是乡间待客的佳品。产糯谷的山区常会用蒸熟的糯米捣制糍粑,俗称麻糍,有多种吃法,可储存很久。

吉安城里有种精致可口的小吃叫“zhou子米果”,这名称怎么写?有不同的说法,有写作“邹子米果”的,也有些成“揍子米果”的。据地方文化学者刘黎霞考证,应写作“甃 zhou”,去声,是象形文字。因为“甃”字为砌、垒、圆之意,这米果的制作方法和形态就是此意。用新鲜的晚稻米磨粉加糖水后,揉成葡萄大小状,用十粒小圆球堆砌成金字塔型,洁白如玉,玲珑剔透。刚蒸出来的有浓浓的米香,又香又甜又软,老少皆宜,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以糯米为原料的冬酒蒸制,几乎遍及吉安。冬酒又称水酒,立冬后才做,故名。以前乡村家庭几乎都会做,现在做的也不少。过冬后开坛饮用,即为冬酒,色泽金黄,气味清香甘醇,口感绵厚,爽心活舌,称为“开坛千家香,举杯万人醉”。窖藏两三年后,称为“老冬酒”,更是幽香扑鼻,酒味浓郁,能活血养气,暖胃御寒。冬酒除饮用、药用外,还是烹调的好佐料。

做冬酒的副产品是白酒,吉安称烧酒。是将泡过了酒之后榨剩的酒糟,用坛子装好密封。到第二年开春后的一两个月内,把酒糟装入锡制蒸锅里蒸馏,蒸气被锅上方圈槽的水冷却,经锡管流出,叫做“沘(bi)烧酒”。开始流出的烧酒酒精度很高,可能有六七十度,逐渐淡些,也有50多度,点火可燃烧起来。因是在各家各户蒸馏的,不同于专门作坊生产的,又俗称“家烧”,真正的“原浆”,最受酒友们青睐,觉得比商店买的勾兑了的“瓶子酒”好喝。还有一种叫“谷烧”,产量较大,就是用稻谷加麯发酵后,蒸馏出来,也蛮香醇。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