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莲花香 雷竹旺 光伏发电忙——看青原区东固畲族乡螺坑村的脱贫故事
2019-07-17 09:5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8

螺坑村村景

19

该村第一书记刘娟在察看贫困户的莲子剥壳肖振宁摄

20

乐述炎在管理自己的莲田

一个个饱满的莲蓬掩映在绿油油的荷叶中,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正在高效运作,一片片雷竹长势喜人……雨后的螺坑村,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走进这个村庄,你能看见这里的百姓勤劳、干部繁忙、庄稼丰收在望……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8年12月,青原区东固畲族乡螺坑村从“十三五”贫困村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奔向小康。从一个贫困村到如今的产业大村,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拥有怎么样的脱贫故事?且随记者一道,到村里看看群众们都在忙些什么。

□本报记者范小勇、实习生刘文文/图

跟上步伐的幸福村

启示:村庄的面貌代表着村民的生活态度。百姓的满意度来自于出行的便利、住得安心、孩子能受良好的教育、有持续致富的产业和能力……当这些都实现了后,幸福感就会写在村民脸上。

螺坑村距离乡政府约7公里远,由8个村小组组成,村民286户,总人口1180余人,贫困户29户90人,未脱贫12户32人,2018年脱贫7户24人。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162亩,林地面积12000余亩。

一条条弯曲别致的水泥路穿梭其中,连接着整个村庄百姓的家门,百姓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窘状,村庄面目也焕然一新。随着夜幕降临,村里新装上的路灯开始亮起,晚饭后,村民们放下一天的工作,在村道上一边散步,一边和邻里聊聊家常,一天的疲劳就随之消散而去。据村支部书记袁连波介绍,村里的主干道上都新安装了路灯,给村民们晚上放松、休闲娱乐创造了良好的照明条件。同时,村里在各个路口都安装了监控,这样村里的安全系数也提高了许多。谈起村里的变化,该村去年刚换届竞选到村里任村主任的谢贤珍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实施了硬化工程,家家都通了入户水泥路;实施了亮化工程,晚上村里也是一片光明;实施了拆迁工程,百姓都住进了砖房;实施了旱厕改造……如今的螺坑村,家家有电视,户户有WiFi,好一个跟上了步伐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百姓最满意的莫过于座落在家门口的那所学校———罗坑小学。罗坑小学从之前的土坯房到如今的青砖房,已经翻修了三次。2011年,当时的罗坑小学因校舍存在安全隐患被撤并,正在上学的几十个孩子被迫转移到六七公里外的另一所村小读书。2017年新修建的罗坑小学投入使用。现在,该校有教师3名,学生30余名,村里的适龄儿童再也不用奔波到几里外的地方去上学了。

硬件靠政策帮扶建造,软件则靠百姓自己维护。当天下着大雨,记者徒步前往罗坑村采访,整天采访下来,裤腿也未见有泥巴的印迹。一路上,记者发现路边的垃圾桶里装满了垃圾。袁书记介绍,每家每户门口都统一放置了垃圾桶,村民早已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都会主动将垃圾倾倒在指定的垃圾桶内。村里的道路也由村委会有偿安排了贫困户来定时打扫,主干道上的垃圾也有专门的人来清理运送。

如今,村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有小鱼在河里欢快畅游……

自力更生的脱贫路

启示:真正的脱贫不单单靠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靠个人的思想觉悟和自身的努力奋斗。倘若一个人打心底里就知道自力更生,勤勤恳恳工作,即使条件再艰苦、再困难,也无法阻挡他脱贫的脚步,也并不妨碍他在脱贫路上做示范带好头。

在屋子旁的水池边,一群羽翼未丰的鸭子嘎嘎叫唤,几十只肥硕的大鹅正在一旁的大树底下觅食,不远处的田间饲养着小龙虾……看着这一系列的产业,你完全想象不到它们的主人是一个身体残疾并且同时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对,它们的主人叫谢贤德,一位四十一岁的中年男子。虽然,老天对他很残忍,原本就身体残疾的他今年又不幸患上了可怕的病———帕金森。即使如此,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却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些鹅都有八九斤一只了。”谢贤德撑着一根竹竿带着记者来到他的鹅棚里,一字一句慢慢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产业:“前几年我种了四亩白莲,饲养了200斤龙虾,去年圈养了200只鸡。今年,因为我患了‘帕金森’症,就只种了半亩白莲,小龙虾也少养了许多。”看着他时而发抖的身体,听着他不是很清晰的讲述,令人唏嘘不已,但他不屈不饶的精神,更是让人既同情又佩服。谢贤德因患有先天性残疾导致腿脚不灵活,所以一直未能娶妻,与他七十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

走进他家,干净整洁的院子映入眼帘,擦得铮亮的家具在一栋两层的楼房里显得格外靓丽。虽然,连走下大门口的台阶,他都需要用竹竿来助力,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勤劳致富的心。据该村第一书记刘娟介绍,谢贤德是一位有文化的村民,虽然身有残疾一度靠低保维持生活,但在2014年他就已经脱贫。村里帮扶的产业他都会积极参与,甚至在农闲时间他还会看书、上网去研究哪种产业最赚钱。“养鸡得在农历七八月开始,这样过年的时候就有市场。”谢贤德笑着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

只要思想脱贫,加上勤劳肯干,贫困户脱贫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返贫。谢贤德不但有了自己的产业,还在村里公益性岗位上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每个月可以领300元的补助,而且在工作之余他还会跟村民们讲解脱贫政策,督促村民缴纳医保社保,跟村民们分享自己的生产经验……谢贤德,一个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其实,勤劳脱贫的道路并不孤独。螺坑村的乐述炎是村里的名人,一个种莲大户,一个有经验的种莲手。乐述炎今年四十多岁,右手残疾,妻子是一位“袖珍人”,育有一双儿女。记者来到他家时,天正下着小雨,他的妻子正在院子里拿着比自己高两三倍的竹竿准备去喂鹅。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乐述炎正在荷花基地忙活呢。

乐述炎是第一批参与村里白莲种植的贫困户,他加入了白莲合作社。2015年,他开始将自己的两亩良田种上白莲。几年下来,他不仅收获了4000多元一亩的经济效益,还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他又承包了其他村民的良田,一共种植了8亩白莲。自己来到荷花基地,一个个饱满的莲蓬都弯着腰,露出丰收的姿态。乐述炎突然从荷叶丛中探出脑袋,用左手支起一个成熟的莲蓬笑着喊到:“范记者,你看,我家的莲子今年又是好收成,颗颗饱满啊!”

白莲即将进入丰收季节,乐述炎一家有得忙了,已上幼儿园的儿子是通莲心的高手,“我儿子一个暑假能帮不少忙呢,我每天要支付他5块钱工钱。”说起这事,乐述炎乐极了。

养鹅也是村里今年的帮扶项目之一,是企业定点收购项目,每个贫困户家里都资助了20只鹅苗,待鹅长大时,直接收购,为村民们省去销售环节。乐述炎妻子干不了重活,但养家禽却是能手。除了政府配发的20只鹅,她自己还购买了20只。40只鹅肥肥胖胖的,只只十来斤,在饲养场地上相互竞食,乐述炎妻子觉得超有成就感。

乐述炎夫妻俩都是拿着低保且患有残疾的村民,但他们不甘落后,什么项目能致富,就参与什么项目,从不懒惰,凭夫妻俩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在脱贫的路上树立了典范,也为螺坑村的脱贫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里刨出的“聚宝盆”

启示:一个村庄要退出贫困队伍,发展产业才是长久之计。有了产业的支撑,百姓就有稳定的收入源泉,有了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螺坑村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以及一些因病、因残等不能外出赚钱的劳动力。这样的村庄怎么样才能脱贫致富?螺坑村从地里刨出了3个“聚宝盆”———三大合作社:青原区会师光伏发电专业合作社、青原区光富白莲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青原区连心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

“去年,我们村白莲种植总收入将近一百万。”螺坑村村主任谢贤珍笑着说道。螺坑村2015年开始引进白莲种植,由刚开始小规模尝试到现在的全村300亩大规模种植,白莲种植业已经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乐述炎就是第一批种植白莲的村民,他表示,村里刚引进白莲时,他也只是在自己的两亩良田上种植白莲。第一年,他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白莲。一笔账算下来,乐述炎发现种植白莲的收成远远超过了原先种植水稻的收成。乐述炎尝到了种植白莲的甜头,开始承包其他村民的农田。如今,他拥有8亩多的白莲基地。

谢贤珍是白莲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他对记者说,村里置办了剥莲子的设备,莲子都由商贩直接进村收购,所以村民们只需要认真种植,就会有收入。如今,村里有将近十个贫困户入股白莲合作社。一到夏季,螺坑村的村民不仅可以欣赏到荷花的美,还可以尝到白莲的清香。

良田种白莲,那旱地、撂荒地怎么办?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屡次研究,不断尝试,加上多地考察,2016年,螺坑村又引进了雷竹。村民们齐心协力撬动村里的旱地、撂荒地种上了雷竹。足足20亩的雷竹承载着螺坑村满满的希望。虽然雷竹还没到收获的时节,但是第一书记刘娟满怀信心,她说以这样的长势,一亩雷竹大约可产2000公斤的竹笋,入股的17个贫困户又可以增加一笔不菲的收入。

除此之外,村里还成立了一个光伏发电。据统计,去年1月至4月,该合作社平均每月收入2800元,4月至9月,平均每月收入将近6000元,为入股的27户贫困户带来了不少的分红,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