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端上山窝里的“金饭碗”——吉安县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小记
2019-07-10 10:4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1

贫困户肖文湘正在抚育苗木

12

林业科技特派员下乡辅导

13

吉安县抚育林景色 

461户贫困户发展高产油茶1506.3亩,28户贫困户实施人工造林369.2亩,聘请生态护林员740名……近三年来,吉安县生态扶贫写下的一组组让人惊叹的数据是该县扶贫与生态幸福牵手的一个缩影。生态建设与巩固脱贫的深度融合为吉安县讲述出一个生动地生态掘金故事。

殷姿、童智杰文/图

提升技能铺新路

吉安县林地面积196.2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70.48万亩,占林地面积86.87%,天然优势较为明显。

该如何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武器?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吉安县因时因地制宜,谋划出一条以“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惠民”为主线的生态扶贫路子,促使惠民政策、扶助资金和人才技术向贫困户倾斜,让贫困户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又能提升内在动力,提高创新创业意识,真正挺起腰杆实现自我造血。

该县林业局为有效配合志智双扶巩固提升工程,从全县14个林业工作站选派了68名林业技术人员成立吉安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科技特派员队伍,覆盖全县19个乡镇,307个行政村。通过不定期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授课,严格规定派驻周期和最低服务时间等考核机制等形式,督促技术人员加强对有实施营造林项目意愿的贫困户、对三类护林防火员开展技术培训和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式技术指导,并做好检查验收,确保营造林项目实施成效,增强护林防火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培训、考核、监督,让科技特派员实至名归,真正打造成一股能用起来、能沉下去、能用好来的精英力量。

同时,为方便贫困户及时掌握生态扶贫工程中生态建设方面的技术要点难点,该县林业局编印了《生态扶贫送科技下乡之常用林业栽培技术手册》,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简明易懂的文字详细罗列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破解方法,有效打通了技术员讲解不透彻、群众理解不深入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每年也会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让更多的人掌握技术要领”,吉安县敦厚林业工作站站长邓利文说。

传授技术已不再是科技特派员的专利。传授技术人人有责,学习技术永远在路上,这种爱学、善学的学习氛围在吉安县进一步浓厚。

增加就业稳脱贫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生态扶贫让生态资源逐渐有了用武之地,更多的就业岗位应运而生,贫困群众不曾想到蹲在山窝窝里也能端上“金饭碗”。

为切实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该县林业局结合吉安县实际,编制了《吉安县2019年生态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积极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当前已聘用330人,管护林业用地面积43万亩,每年平均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提供补助资金达9500元。

近日,笔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吉安县凤凰镇康家村,一片挺拔而粗壮的马尾松林跃入眼帘,保存如此好、看相如此美的天然马尾松林在当地已是相当少见。正当笔者陶醉在天然马尾松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时,偶遇了正哼着民歌小调巡山的生态护林员龙礼仁。

龙礼仁告诉我们,他是凤凰镇九龙村委会坝中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但人老实敦厚、勤劳肯干,为缓解他家的经济压力,凤凰镇聘请他为生态护林员。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吃完早饭,就骑着摩托车开始巡护自身管护的九龙、龙陂、曲塘、土州和康家这片近5000亩的山林。

巡护道路崎岖不平,日常的护林巡护工作少则几公里,多则十几公里。几年下来,龙礼仁走遍了周边的每一座山头、每一道沟壑,但是从没见他向别人道过一句苦。

“我不觉得这工作累”,眼前正在执行巡山任务的龙礼仁喜笑颜开地说,“有了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完成管护任务,我每年能享受国家1万元的护林补助”。一边说着话,龙礼仁还一边拿出他的巡山日志给我们看。一双布满老茧干的发皱的手紧握着日志,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虽不工整,但是巡山日志里包含“正常”、“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用林地”等9个小项每一天都有着详细的记录。

龙礼仁是众多生态护林员中的一位,他的故事被其它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复上演着。

项目灵活促致富

结合生态林业扶贫工作特点,吉安县梳理出人工造林、高产油茶、生态公益林补偿、村级护林防火员等6个精准扶贫子项目,进一步丰富扶助内容帮助群众驶入致富快车道。

“将油茶地当菜地来种”,这是现年62岁村前村贫困户肖文湘经常挂在嘴边说的话。问起他为什么要到种植油茶,肖文湘说,他算过一笔账,种植一亩油茶整地挖洞250元、购苗180元、栽苗50元,成本大约在480元,但政府对种植油茶每亩有500元补助,这基本可以抵销第一年投入成本。可油茶是种植一次终身受益的产业,种下了就是赚了。

当问及今后抚育和肥料费用时,肖文湘满脸自信地说:“现在种田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我种田不多,年龄也不算大,现在搞了10来亩的油茶产业,完全可以做好”。稍作停顿,他又笑呵呵地说道,“过几年,我种的生态茶籽拿去榨油,自己有好茶油吃,那些吃不完的还能拿去卖个好价钱,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啊”。

分享完肖文湘的喜悦,笔者还未来得及收拾好激动的心情,在指阳介富一块森林抚育山场,碰见正在磨柴刀准备进行森林抚育的贫困户肖建斌,他是一位从事生态产业的兼职人员。

肖建斌说,他家水稻种植面积较多,平时又要接送孩子上下课,又想赚点额外的收入,所以只能利用空余时间做做“钟点工”。森林抚育工作靠的是细心和耐心,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活,但是做一天下来,也能赚百来块钱。

和肖建斌一样,在横江镇衡头村,包括8名贫困户在内的全村80户人家基本都加入了刘虹山场的森林抚育兼职队伍。

“我的山场已经培育三年了,现在每到抚育期时我就会特别关注贫困户。之前就叮嘱过技术人员要教授一些重要的实用技术给贫困户,让他们在空余时候能来我这多增加点收入”,山场负责人刘虹如是说。

该县每年森林抚育达12万余亩,其中油茶造林达3.5万余亩,由于造林规模大、季节性强等因素,森林抚育工人缺口较大,像介富和衡头村这样的贫困户钟点工有近500人,能够帮助每位贫困群众增收2600余元。

植绿护绿过程中迸发出的生态力量托起了贫困群众的增收希望,也让吉安县在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坚定。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