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商贾聚财孕燕坊
2019-07-05 09:1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水木清华"门坊

     

州司马第  

■黄邦初

前面我们讲到了“义兴商号”成就了有“庐陵大观园”美誉的文石村,顺着赣江而下,就到了因商贾聚财孕育的别具一格的“燕坊村”。

燕坊,又名鄢家坊,位于赣江西岸,距吉水县城约10公里,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庄坐落于离赣江约2公里的台地上,江水自南而北流经燕坊,向西北而去,形成环抱之势。燕坊背山面水,与东岸的大东山遥相呼应。村前开阔的原野,有朝阳之势;缓坡阶地,既可避淹涝,又可使村民有良好的视野。村后有长约1公里长的樟树群,绿荫遍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燕坊就这样伴着滔滔的赣江侧听着历史的回声……

燕坊,其史可上溯到南宋。据《重修中本堂族谱序》记载,村一世祖荣泰公来自湖南循州龙潭九典巷,行至吉水之折桂东乡大北溪,见江山秀丽,水绕山环,是以居之。荣泰公殁于宋大中祥符壬子年,为吉水鄢姓基祖。其十一世纪苍然见同都鄢坊江水澄清,远山耸翠,知后必有昌大,吾门者爱卜居而迁于此,为鄢坊之基社,后者被尊为燕坊的开基祖。

燕坊虽自鄢姓开基,却非聚族而居。据清乾隆二十四年《水西鄢坊支谱序》载,自苍然公一世祖至三世祖鄢凯,生鄢大富,“大富乏嗣,一女适本村饶门之基祖”。从这里可以看出,燕坊开基传至第四代,即有外姓进驻,并与外姓饶氏通婚,鄢饶二姓自宋代始至今长期共存。其间,王姓也随之迁入。值得注意的是,在赣江流域,甚至中原一带,我国古代先民一般是一姓一村,聚族而居,偶有外姓来往,因势力小,而受排斥,最终背井离乡而去。而燕坊村则不然,该村鄢饶王三姓共居,世代友好,互通婚姻,村民敦善行仁、和睦共处,用勤劳和智慧建设他们共同的家园,这就使得燕坊有别于其它古村落。

燕坊,悠悠800余年,一茬茬村民们凭借赣江水运之便,外出商贾,足迹遍布湖广、江浙、四川一带。他们把江西的瓷器、茶叶、纸张、夏布、大米、药材、木竹、烟草、蓝靛、煤炭、钨砂等转运各地,久而久之,鄢氏“力诚商号”、饶氏“宝兴裕商号”、王氏“王世太商号”生意兴隆,给村民带来滚滚财富。燕坊人吃苦耐劳、精打细算。虽爱财却取之有道;虽纯朴但不木讷。他们接受了外来的风俗文化,然后回家乡、兴土木、建宅第、荫子孙。这种因经商而致富的村落,没有官宦之家的大气,有的是经商之人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独特个性。虽然今天已少见宋元明诸代建筑实物,但现存的102栋清代建筑和13座牌坊已让人惊叹不已,其中代表性的有三槐第、州司马第、“水木清华”牌坊、二十栋大院等。

“三槐第”,王氏宗祠,三进三开间。正门上书“三槐第”,两侧门上书“鸾翔”“凤翥”。宗祠前有池塘,存蓄风水,池塘前有大照壁一座,长22米,高5米。相传燕坊王氏始祖在山西太原割地为王,生有二子。其中一子痛恨当时官场腐败,就种下三棵槐树为誓,永不做官。那为什么会种槐树呢?在古代,槐树通常是宫廷官府里吉祥、富贵、尊优的象征。在《周礼》中曾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意思是在宫廷门外栽植三株槐树,借以象征司马、司空、司徒三公的品位。世人庭院多种槐,目的就在于讨个吉兆,祈愿子孙位列三公,其后代皆以“三槐第”为荣。在吉水县葛山、阜田等地均有“三槐第”祠堂。

州司马第,建于清中期,前有厢房,后左有书房,后为花园,二道门厅内有雕花的壁板,两侧有雕刻“八眠图”的壁板,为庐陵民居一绝。门厅后有一顶轿子。有儒林第、慈薇余庆、鸿按凝禧牌匾,书房“五福临门”藻井,大厅高悬着燕子窝似的“海涵坛”,坛内放有辟邪之用的茶叶、米和天师符。各种鎏金木雕花纹,墙壁挂有漂亮的瓷板画,有清代书画家俞时笃的诗句书法,厅内柱子有用金粉题写的对联“能忍自安知足常乐,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水木清华”牌坊,清代建筑,位于村南,砖石结构,竖屏式,白色填地,面宽9米,通高8米,为庭院牌坊。红石门楣上浮、透雕人物故事、花卉图案,门梁上或雕塑或彩绘各种人物和花卉图案,做工皆十分精美,气势恢弘。坊正中红石上浅刻“水木清华”四字阳文,其典出于前晋代谢叔源的《游西池》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为澄清之意,因门坊前有水塘题匾为“水木清华”。

燕坊最大的院落叫“二十栋大院”,进院的门坊造型美观、气势宏伟,但现在大部已被毁坏。院内有二十栋单体建筑,分三排横式排列,总长120米,宽65米,总面积7800平方米。二十栋房子整齐划一、风格一致、青砖灰瓦、垛墙高耸,典型的庐陵建筑风格。巷道横宽纵狭、卵石铺地,台阶及下水道皆由红石砌筑,做工精细。院墙高大,透窗通风。院门在左有高大牌坊相衬,左右各设边门。整个大院只有三个门可进出,院内自成体系,足不出户,即可串门访友。

行走在燕坊,还不时可以看到诸如“司马第”、“大夫第”、“资政第”等古建筑,不要以为这些家族中真有人在朝中做官,真实原因是明清两朝,庐陵人在朝中官宦众多,刺激燕坊村人花钱捐官提高身份、光宗耀祖。清末,随着小农经济的衰败,燕坊也随之没落下来。

近年来,吉水县把城镇建设的重心往河西移,打通“金樟线”与中心城区相接,打造美丽的“一江两岸”。燕坊凭着地利之便,积极发掘古红绿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资金对村庄进行高标准规划、高品质打造,完成了修路拆房、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和8大类72个项目建设。由文化传媒公司牵头,建立了燕坊网站,引进陶艺馆、糕饼店、书院、茶坊等,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的内涵。“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洗却风尘的燕坊给村民、游客带来清新的感受和悠远的记忆,浮华后的宁静!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