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物华天宝“金庐陵”
2019-06-28 09: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泰盆地稻田  

■李梦星

物华是指万物的精华,天宝是说天然的宝物。从人的生存需要而言,各种精华和宝物中最珍贵的是什么呢?不是黄金白银,不是珠宝珍羞,不是绫罗绸缎,而是天天的必需品粮食。记得十余年前,一位刚“空降”到吉安市任职的领导,委托秘书打电话给我。秘书说市领导有件事不太明白什么意思,就是看介绍吉安的历史资料,都说古代誉为“金庐陵”。吉安不产黄金等贵重金属,怎么有“金”的称呼?请解释下。我告诉秘书,这金字,不是指金属,是指金黄色的稻谷。因为在古代,吉安盛产优质稻谷,为朝廷提供大量的贡粮,当代也是国家商品粮重要基地。江西自古有“银鄱阳,金庐陵”之说,“银”指的是棉花,“金”就是指稻谷了。还有油菜花也是金灿灿的,粮油都盛产,生活就富足了。当然,还有物产富饶、黄金水道赣江带来财富等含义,庐陵是块物华天宝的金地福地。

庐陵位于赣江中游,东、南、西三面山峦高耸,向赣江倾斜。山体主要由两大山脉构成,西南部为罗霄山脉,东部为雩山山脉,构成三面环山的地貌,依次为丘陵、岗地、河谷平野;在北面形成一个较为平坦的巨大开口,像是微微卷握的手掌,其中河川网布,像是掌上的纹路,穿流于丘陵岗地之间,形成无数个形状大小不一的盆地。最大的是吉泰盆地,面积4500平方公里,其次为永新盆地,面积520平方公里。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时期,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这里的确是适合人类生存的风水宝地。三面高山抵挡住猛烈的风雨,海洋潮气、朔漠寒流到这里化作了和风喜雨,摧毁性的特大的风灾、水灾不多。雨水充沛,日照适宜,地广土沃,适应人类生存需要的水稻、麻类、油脂作物的生长,至于竹木等生活资源,更是遍布山地丘陵,到处都是。一代代庐陵人在这块广袤的红土地上,筑宅安居,拓荒创业,生育繁衍,创造了厚重而多彩的文化。

在长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生产粮食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富庶、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许多君主诸侯争雄称霸的战争多在中原地带、江淮之间进行,江西腹地的庐陵,虽也曾受过一些影响,但战患祸害较少,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安居乐业。庐陵就盛产这关系到生命乃至国家安危的稻谷和油类作物。

赣中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1989年发现的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了青铜农具53件,有犁、耠、耒、铲、斧等工具,其中的青铜犁和镰,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赣中一带,就有较普遍的农业生产,稻谷应该是主要农产品。到春秋战国时期,古庐陵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业耕作方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粗放方式,生产水平有了提高,粮食有了剩余。

在赣江西岸新干县界埠乡坑里袁家村南,发现了四座战国粮仓遗址。1976年1月发掘,每座面积600平方米左右,粮仓内堆积有被烧成炭状的米粒,堆积层厚有0.3米至1.2米,其中一部分保存完好。这些“火烧米”经化验鉴定为战国时期的粳米,其标本送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距今2400至2600年间,这里曾是战国时期一处重要军事营地,驻有重兵守护。也许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守护的将士战死后,粮仓建筑和粮食被焚毁。在遗址范围内至今仍有如“马栏间”、“将军庙”、“兵器库”等地名称谓。“火烧米”的发现,反映了在战国时期水稻便是赣江中下游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这是全国迄今发现战国时期最大的粮仓,是哪级机构所管辖?总储存量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附近的区域或者赣江中下游一带,有较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和较高的生产能力。

自唐宋至清朝中叶千余年时间,庐陵一带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粮食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外地做官的欧阳修赞颂家乡:“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宋代在泰和做知县的黄庭坚描述道:“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变桑麻”。

“仓廪足而知礼仪”、“贫穷生盗心”,都是至理名言。只有衣食无忧才会懂得、才会去践行礼义廉耻。庐陵就是如此,农耕文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