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脏乱差” 迎来“清净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大力实施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
来源: 中国水利网 2019-06-21 20:49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污水处理率达到75%,垃圾处理率达到87%……近年来,江西吉安市青原区聚焦“水清”“岸净”“村美”,大力实施水质污染整治工程、“清四乱”整治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三大工程”,综合治理农村水生态环境,加快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一个个“脏乱差”村嬗变为“清净美”村。

聚焦“水清” 综合整治水质污染

青原区是个典型水乡,有30多条河流、54座水库、1384座山塘,还有星罗棋布的小溪、塘堰、沟渠等。青原区水利局局长黄润开介绍,受生产生活方式等影响,各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超过三分之一水源地水质低于III类水,甚至为劣V类水。

如何从水质污染中突围?2016年,青原区启动水库水质污染整治行动,大力推动赣江、孤江、富水河及水库、村庄、工业园区、城镇规划区等区域和水源保护地、农业园区、景区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强力拆除一批畜禽养殖场,建设一批排污处理设施,查禁一批畜禽养殖场,青原区打响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攻坚战,投资600万元,拆除畜禽养殖场217家,栏舍面积达13.5万平方米,禁养区退养率达100%。

同时,青原区采用EPC模式融资2亿元,对国省道沿线和河流沿线纵深2公里范围进行提升改造,实施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等农村生态提升系统工程,建成污水处理129处、公厕项目64座,实现全域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

源头斩断污染源,一泓清水青原美。目前,青原区水库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其中小⑴型水库水质达标率100%,赣江、孤江、富水河等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全面消灭劣V类水。

聚焦“岸净” 综合整治“四乱”

千里赣江穿城而过,青原境内30公里河段曾有砂场8家,砂船林立,江水浑浊,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危及群众安全。黄润开坦言,乱占、乱堆、乱采、乱建“四乱”问题,使原本风光无限好的河湖变得满目疮痍,生态损害严重。

2018年,青原区围绕打造“最美岸线”的要求,实施“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河湖非法矮圩网围联合整治行动方案、水域采砂整治实施方案、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非法码头整治实施方案等4个方案,对河湖“四乱”问题进行治理整顿,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青原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清乱占、清乱采、清乱堆、清乱建等4个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打硬仗打恶仗,全力“清四乱”。去年以来,青原区关停非法采砂场18家,清理砂石31万立方米;拆除非法码头21个、房屋14栋、活动板房59间、铁皮棚2间,拆解传输设备7套、变压器21套、吊机7台等,恢复侵占岸线10公里。

聚焦“村美”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

一塘一景、一塘一韵、一塘一特色,璋塘村多彩的门塘景观、深厚的门塘文化,每天有不少的游客来这里休闲娱乐。而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个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地方,到处都有一股臭味。

璋塘村从“垃圾村”向“风景村”的嬗变,正是青原区以水为媒介、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17年,青原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铸品牌”的要求,启动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加大对农村“门前塘”“污水沟”治理力度,加速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推动一处美向全域美的转变、“盆景”向“风景”的转变。

近两年,青原区打造国家级生态镇村5个、省级生态镇村14个、区级以上水生态文明镇村示范点170多个,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成功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一幅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青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