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书写绿色新篇章——看庐陵新区如何厚植生态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06-19 09:2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5

城南新区全景   吴建华 摄

6

城南新貌   习道斌  摄

7

崛起的城南新城  习道斌  摄

刘建丰、肖浑兰/文

绿色,引领经济发展

树牢“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的理念,校准“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发展“坐标”,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潜心发展“1+6”产业体系,推动了绿色生态与建筑地产、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会展培训、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一轴、二港、四街区”(“一轴”即铜锣湾商业慢行系统;“二港”即金鑫未来港、五洲医药港;“四街区”即总部经济街区、金融街区、文化创意街区、美食休闲街区)的产业平台。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积极推进“互联网+”项目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庐陵老街创客空间、青草源创客空间等“互联网+企业”平台建设,夯实新经济孵化基地。主动策应“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古后河绿廊、庐陵人文谷等文化、休闲、观光等融合式、体验式项目,加快形成旅游新业态。尤其是按照“文化+旅游”理念打造的庐陵老街,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创造了现代服务业典范。在改造传统动能上做“减法”,组织开展对“地条钢”排查取缔,实现了辖区“地条钢”零发生。积极开展辖区内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专项整治行动,高标准完成辖区内专项整治任务。主动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及环保联合巡查等工作,辖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在增强新动力上做“乘法”,以城市组团为单元,将新区划分为四个项目战区,逐一落实领衔领导、工作团队,按照“三一一全”的推进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帮扶30多个重点绿色产业项目,积极组织对外招商推介,利用新区产业发展优势招大引强,形成了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大健康等绿色产业集聚新区,实现了绿色经济产业裂变。

绿色,提升城市品质

该区在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干快建项目的同时,始终不忘将绿色筑成新区的城市底色,生态精品不断呈现。持续“养”绿。全力构筑“高品质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城市三级梯度生态格局,近年来,新区规划建设大小广场、公园、绿地17个,完成园林绿化35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增加29.16平方米,尤其是坚持“四精标准”,扎实推进了滨江生态公园、神岗山公园、鹿鸣湖公园等多个生态型、民生性、景观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定“护”绿。坚持“最小干预,重山水肌理,少硬质铺装、多自然风貌”,建设古后河绿廊,疏通水系17.7公里,整治修复水域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畅通绿道近30公里,打造了城市“绿肺”,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精心“补”绿。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景观化工程,实现了新区辖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结合闲置地块整治,对建成区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美化,力争做到“黄土不露天”。聚焦对标“降坡封尘”标准和要求,对新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绿地进行全面降坡、全域封尘,完成主次干道降坡封尘90公里,实施行道树降坡5000余棵,完成封尘近6万平方米,确保道路绿化隔离带及行道树池100%绿化或软覆盖。此外,以赣西堤片区和赣江沿线、禾河沿线“一片两线”为重点,扎实推进赣江、禾河江面、岸线专项整治,尤其是铁腕整治和取缔赣江、禾河沿线江边渔船、砂石采运等行为,拆除沿线废弃码头、修复河道岸线环境,提升两岸林相,加快打造最美赣江岸线。

绿色,增进生态福祉

该区把准“清净整洁”的标准,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三净”行动,让百姓畅享蓝天碧水青山。立足“清新”净空。开展秸秆焚烧、露天烧烤、禁燃禁放、全民洗城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工地扬尘治理严格落实“五个必须、六个百分之百、三包干”要求,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立足“清澈”净水。一方面,实施雨污分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统筹安排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尤其是结合旧村改造、道路新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建设。近年来,累计新建城市道路55条、88.65公里,敷设雨水管网66.62公里、污水管网65.5公里,新增污水提升泵站2座,建成区实现雨污分流率100%。另一方面,实行水域保洁。调整充实新区、街道、村三级河(库)长,压实河(库)长责任,实行“亮牌”管理。推动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对辖区8座小山塘和3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提高了河水防洪、防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对赣江、禾河、内湖和辖区内山塘水库等重点水域进行常年常态保洁,确保辖区黑臭水体“零发生”和劣V类水全消灭。立足“清洁”净土。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春季攻势”“百日攻坚”等行动,深化养殖污染治理,建立“组巡查、村为主、街道负责、新区督查”的监管机制,实现新区全域生猪“禁养”。创新思路,将环卫保洁、非建成区生活垃圾转运推向市场,构建起“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道实施、新区转运”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化、精细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