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谋划“靠山吃山”新吃法
2019-06-08 09: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 张建华

路再差也不能阻断党和群众间的心路,路再远也不能将群众期盼好日子的梦想隔远。各级政府始终没有忘记深山里不懈与贫困斗争的山民,看永新县三湾乡九陇村———

“又香又甜的新鲜野蜂蜜,过来尝一尝呀!”邱应斌端来蜂蜜水执意让记者品尝。看上去晶莹透亮,品过后清甜润喉。

6月4日,尽管已近黄昏。邱应斌领着记者看他布于房前屋后丛林中的各式蜂箱。

邱应斌是永新县三湾乡九陇村荷树坪人。去年起在家里专门养蜂收蜜。他的经历其实很简单,读书后开始在山里养蜂,多时年收万斤,可是年年卖不出又当废物弃之。原因?山高路远,好货出不去好货无人识;后带着妻儿离乡打工,工作不累,日子过得也还行。可小孩要读书了,家中长辈老了,邱应斌思忖要回乡陪伴,但总犹豫不决。前年底回乡看到正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邱应斌发出“是回乡的时候了”的感叹。

邱应斌毅然决然再次“猫”在山里,重操旧业。自己上山捉来几巢野蜂回来,甜蜜的事业再度“启航”,去年收蜜2000多斤,大多是上门求购和网上销售,供不应求。

同是养蜂收蜜,差别怎就这么大呢?答案: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正在产生良性效应,正在悄然改变山坳里村民的生产生活。

九陇村是永新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毗邻湖南茶陵。九陇山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第二个军事根据地,在井冈山军民反“会剿”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锤炼了以宛希先等为代表的一批坚强的红军战士。

不仅仅“红”,九陇山山高林密,处处浓绿,桃源般静谧。但由于村庄点少线长,基础设施落后,有毛竹无法运,有鲜笋难出山,有好景无人来……靠山却吃不了山,几十年来村民守着好景致好空气过着苦日子。

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年轻人纷纷“逃离”山坳,挤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靠打工养家糊口。村庄里只留下老人和病残人员,数百人的村庄难见几个人,了无生气。打工挣了钱,不少人都在城里买房,目的是为了小孩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女人们则大多在城里陪读。

路再差也不能阻断党和群众间的心路,路再远也不能将群众期盼好日子的梦想隔远。各级政府始终没有忘记深山里不懈与贫困斗争的山民,一年又一年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投入。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尽管不够宽阔,但运来了建新房的火烧砖,送来了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带来了很多山外的新鲜事物;运走了一根根毛竹,送走了一批批山货,带走了曾经的闭塞,山里山外渐渐融合。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原来居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实施移民搬迁,水泥路也“一户不能少”家家相通,土坯房拆旧建新和保护修缮相结合,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应保尽保,处处都是小楼房。清洁放心的自来水,干净方便的卫生厕已成村民标配。

有了安居更得乐业。当地政府和乡村能人扣住产业这一根本,探索出一些路子。三湾乡把丝瓜络定为九陇村的主打产业,与公司合作建立基地,采用“党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32户参与丝瓜络种植管理。这种成本低、收入高、风险小、效果快的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途径。贫困户戴章生通过种植3亩丝瓜络,纯收入1.6万元,当年就成功脱贫。红军后代肖逢才原本在外务工,开过制衣加工厂,后回乡以黑猪饲养率先致富。致富后,他全身心地帮助贫困户们增收脱贫,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邀请100多个贫困户家庭入股,每年分到一份“红利”;聘请10个贫困户务工。    2018年,九陇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村支书练新明说:“无帽一身轻,更多村民更愿意甩开膀子干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第一书记郑兵想的是如何利用摘帽成果,激励群众发展产业求得更多机会和收益,巩固来之不易的战果,实实在在提升村民致富能力。郑兵与村干部一道商量,依据在村人员结构特点,认为发展产业不可水土不服,还得靠山吃山。

当看到村民晒出的红薯干成畅销品,郑兵鼓励村民们扩大种植面积,并要求生态种植,环保加工。为解决天气或数量导致的红薯出路问题,送来了一台制粉机,可将红薯制成薯粉丝售卖。种植离不开耕耘,郑兵通过扶贫资金为村里添置了一台翻耕机,目的不言而喻,利用机械减轻群众劳动力负担,让曾撂荒的土地都耕作起来。

在郑兵的理念引导下,当地村民重新谋划“靠山吃山”新吃法。养蜂人邱应斌就是先行者。他通过一年养蜂,收入不低,借此成立养蜂合作社,参与者就有20多户。村民肖兴今年尝试着一田两用、稻鳅共养。为保证泥鳅成活,倒逼自己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完全生态种养。在练新明记忆中,儿时的九陇田里石蛙特别多,曾经“一晚捉了50斤”,后因电鱼、农药、滥捕,石蛙日渐稀少。在外闯过的肖荣带着资金回来了,他想通过生态修复,营造石蛙和石斑鱼生存好环境,发展养殖,又通过生态养殖使生态得以优化。

凭借绿水青山致富奔小康!当年纷纷外出的村民已呈回巢之势,他们见多识广也有资金积累,成了新生态种养的主力。肖逢才说:“要好好依托脱贫攻坚带给当地的良好基础,激发创业动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昔日一度暗淡的烟笋加工,香菇、木耳、茶叶种植等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此外,也有村民暗自用力,有的悄然种上了猕猴桃,想发展果业;有的探索走竹艺品加工之路,让就近资源得以激活;有的瞄上了当地高山、森林、林果庄园等生态资源,搞起民宿……

作为山区村,九陇村民已意识到了产业发展既要“靠山吃山”,又要守住绿水青山。经过摸索,相信村民们在两者间找到最好结合点,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改善、致富增收的绿色崛起之路。

责任编辑:江小泉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