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匡家出了个"娘娘"
2019-05-31 09:5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黄邦初

匡家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旁,始建于南宋,距中心城区46公里,东邻王家、北坑,南毗锦溪、江城,西接陂下、奁田,北连横坑、杨柳。匡家村历史久远,匡家开基祖匡文通于南宋淳佑年间,年幼随父兄来到此地,看到富田山川秀丽,决定在此肇基、繁衍生息。至明代,匡家村进入鼎盛时期,发展至今,全村人口已有上千。2014年,匡家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匡家村北,清澈的富水河潺潺流过,不时溅起浪花朵朵。南岸簇拥着几百棵古樟,北有风水竹万根,间有古槐村、罗汉松、石楠、木荷等,恰似林中脊梁。一片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马头墙的古民居点缀其间,天马山、文山、东门山、少傅山环抱着小村,可谓是“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相传富田镇文、王、匡三家中,匡家是最早在富水河畔定居的。匡姓族人在村西劳作中发现有一垅乌泥淤积而成的肥沃田地,种什么庄稼均能获得丰收,故名“富田匡家”。宋末,“富田”则成为圩镇名字。

据传,明代皇帝朱棣的第七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鹏中的长女为妻,被诰封为一品夫人,于是匡家村里就有了一句民谣“匡家出了个娘娘”,村人都以“皇亲国戚”而自豪!为纪念匡娘娘,明成化年间村里建了崇孝堂,也是匡氏家族的总宗祠,两院三厅结构,由照壁、聚星池、参亭、厢房、朝楼、享堂等组成,占地面积3501平方米。崇孝堂的门楼粉白色调,门框镶嵌硕大的红条石,内有别具一格的娘娘梳妆楼。祠、塘,照壁,规正严谨、布局合理,沁透出令人生畏的皇家风度。祠堂前照壁题写一个缺点的“魁”字,村里人说缺这一点,反映了匡家村人崇尚做事要力争一流、争当魁首,做人上低调谦虚、内敛有度的人生信条。

除此之外村里还有善乐堂、思养堂、踵芳堂、仁亲堂、复心堂、毓秀堂、攀桂堂、光裕堂等分祠8座,26栋明清建筑的民宅,由上世第、下世第、玄坛庙、娘娘庙和3口古井穿插其间。村东南西北各有一庙,在西庙前、北庙左侧各留了一个气眼,形似太极图鱼眼。村里的古街曾是一条古老的驿道,青石板、鹅卵石铺就,不论刮风下雨,古街干净整洁,正应了村民谣:“有女嫁到富田街,天晴落雨穿花鞋”。

匡家村不仅古色古香,而且红色遗存也不少。上面说到的崇孝堂,1930年2月,红军移师富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从陂头迁出,就驻扎在这里。陈毅、毛泽覃在村中心创办了第一个“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发行了苏区第一张“赤色邮政”邮票,营业所就设在“普德庙”。陈毅就住在邮局对面那栋房子里,毛泽覃住在邮局后面,邮局外墙上还书有“保护邮局”的标语。

出了个娘娘,那么村里的活动与它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妆辇”是匡家特有的民俗,凡村中有喜事皆以此形式来庆祝。就是先做一个内空的大木架,四周用幕布遮住,里面坐两个人,木架中间插一根约20米高的铁管。里面坐着的人不停地旋转着铁管。铁管为曲尺形,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上站着一个人,站在下层的人手中拿着一根芦苇来回摆动,站在上层的人以各种动作配以一些语言,表演历史故事,如七仙女下凡,白蛇传等。还有“喊船”为村民祈福保平安;“九九皇会”,家家户户清洗家具炊具,虔诚礼拜,到初九晚上才可开斋。在每年开展的文化旅游节活动上,匡家村都作为一个重要展示节点,妆辇、喊船等民俗活动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当这个时候,附近吉水、永丰、兴国、泰和等地的人都会前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得很。

近年来,匡家村先后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整合资金共1300万元的传统村落项目建设支持。青原区人民政府也积极融合文保、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把匡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与开展“全域旅游、全景吉安”战略相结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完成了匡家村印塘环塘游步道、青砖围栏、古村生态停车场、龙川阁古码头及富水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村民在保护中尝到发展“甜头”,过上了更高品质、更有滋味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