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扶贫站长VS第一书记 ———遂川一对夫妻两地扶贫的温情故事
2019-05-29 09: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本报记者范小勇

夫妻间最好的关系莫过于各自提升,相互对等。在遂川县,有这样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都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各自奋斗在扶贫一线。他们就是工作在汤湖镇的叶智华和枚江镇的廖玉珍。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叶智华,1987年出生。别看她年纪不大,她已经是汤湖镇扶贫工作站站长。看着这位“拼命三郎”似的扶贫干部,你根本无法将独生女、医生等这些字眼想象在她身上。以前,她是一名医生,每天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内为患者看病开药。但是,拥有一腔扶贫热血的她,弃医从政,考取了汤湖镇扶贫站,正式成为一名扶贫干部。从此,她便和“扶贫”有了故事。她的丈夫廖玉珍,1986年出生,从2009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现在,是枚江镇枚溪村的第一书记。

都是群众的“儿女”

在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每一位脱贫干部都和多个贫困群众结帮扶对子。叶智华和廖玉珍也一样,他们各自有多户帮扶对象。夫妻俩经常相互调侃,我们不仅是父母的儿女,我们更是贫困户的“儿女”。

在叶智华的7户帮扶对象中,81岁的黄玉凤奶奶是她最牵挂的人。黄奶奶跟自己最小的儿子和最小的孙子一起生活。小儿子在福建务工,儿媳早年因病去世了,大孙子也不幸身亡,去年7月份后小孙子也外出务工了,一栋简陋的裸砖房内只剩下黄奶奶孤身一人。叶智华走访发现,黄奶奶每天的餐桌上只有自己菜园里的青菜,于是,每次走访时,她总会带上一份滚烫滚烫的水饺。得知黄奶奶还有2个儿子在同村但却不曾照顾她时,叶智华就通过入户谈心和微信聊天等方式,一次不行两次来,终于感化了黄奶奶的儿女,他们开始照顾黄奶奶的饮食起居。如今,只要叶智华一进村,黄奶奶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总要拉着她进屋坐一坐。这或许就是贫困户最欣慰的。

人们常说,人心最容易被感化。家住枚溪村的刘九娥是廖玉珍的帮扶对象,也是村里出了名的难讲话。廖玉珍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感化群众,与群众交朋友,就是自己的工作职责。”于是,他刻意加强了对她的走访,针对刘九娥提出的问题,他都一一解答。刘九娥的孙子前年在厦门读幼儿园,他积极联系补齐资料申请学前补助;去年转回到县城读学前班,他中午冒着酷暑驱车赶往学校交资料;她家的住房漏水,他一手操办监督,一个星期之内,房子焕然一新……现在的刘九娥逢人就说“廖书记好啊,党的政策好啊!”

都是扶贫一线的“战士”

夫妻俩都是奔走在乡间的扶贫干部,按照叶智华的话来说,丈夫是她扶贫路上的老师。廖玉珍在基层工作十多年,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对于从医生转岗过来的叶智华,一切都很陌生。从扶贫政策、制作表格、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夫妻俩经常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也正是夫妻俩的各自提升,才让他们在扶贫路上深得群众喜爱,并获得不少荣誉。廖玉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叶智华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先大家后小家,他们夫妻俩在工作之余也把家庭经营的甚好。现在,他们已是两个孩子的父母。回想起怀二胎的经历,她笑着说道:“行动才是最好的胎教。”不仅怀孕期间进村入户,产假后,她还经常带着半岁大的孩子去贫困户家走访。廖玉珍告诉记者,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陪伴在孩子左右,平时的饮食起居大多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但他们经常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孩子联系,他们也常常跟孩子讲述工作上的故事,孩子放假的时候偶尔也带着一起走村入户,体验乡村生活,让他们懂得农村百姓生活的艰辛,鞭策他们好好学习。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