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社会> >正文
41年,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 ——记峡江县农村放映员谢萍果
2019-05-21 08:41 来源: 吉安新闻网—吉安晚报

2

4月25日,峡江县湖洲村村民正在祠堂内看电影

夜色在归巢的鸟叫声中缓缓降临。晚饭后的村民三三两两搬着板凳,陆续来到旧祠堂,一边嗑着瓜子聊天,一边等待电影放映。晚饭前,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已经将“今晚放电影”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落。

4月25日,谢萍果将露天电影的地点选在湖洲村习氏大宗祠的天井中间。见来的人差不多了,谢萍果打开放映机。古老的祠堂顿时亮堂起来,清晰的图像出现在了银幕上,抗战题材电影《锁里》立即把村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沉寂的古祠堂也喧闹起来。

就他一个人。

谢萍果在放映胶片电影

因为喜欢,他选择奉献

今年59岁的谢萍果是峡江县水边镇的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从18岁的青春年少到如今的鬓角斑白,谢萍果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小时候就喜欢看电影的,电影放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一个电影看上十几遍也不厌倦。”一说起电影,谢萍果饱含激情。1978年,高中毕业的谢萍果顺利考入水边人民公社电影放映队,成为一名放映员。“我放的第一场电影是《51号兵站》,放映之前,我自己先看了三遍。”那一场电影也是在湖洲村放的,看电影的有2000多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有的人索性爬上树杈、坐在围墙上……”那一场电影,让他回味了41年,也让他坚守了41年。

41年来,谢萍果带着放映设备,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总共行程16万公里,累计放映了1万余场。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碟再到数码电影,他经历了农村电影事业的变革,也见证了农村从落后到富裕的巨大变化。41年来,谢萍果承担着水边镇、金坪民族乡17个村委的放映工作,每次放映回来都是半夜。有一次在回来的路上不慎摔倒,脚踝骨折,伤好后他仍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挂幕布

▲4月2日,谢萍果正在挂幕布

面对现状,他选择坚守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VCD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工资低,原来电影院的4个放映员走了3个,只剩下谢萍果。农村电影是国家公益性事业,从2005年开始,谢萍果在农村放一场电影(一个片子)收入60元,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为了补贴家用,原本也是乡村放映员(另一个乡镇)的妻子邹水英回村承包土地种田。也有人找谢萍果去县城做电工,但他拒绝了。虽然收入低,但因为爱好,他选择了坚持。“有不少人为我遗憾,说老谢你这一辈子就让电影给耽误了。”谢萍果说,“可我就是喜欢放电影,喜欢看乡亲们看着电影时乐滋滋的表情……”

在谢萍果的住处——水边镇老电影院的二楼阁楼里,一整套电影设备整齐摆放着——8.75毫米放映机、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35毫米手提放映机,发电机、胶卷夹、倒带机……这些设备都被他完好地保存下来。没事的时候,谢萍果就会将这些宝贝拿出来看一看、放一放。有人曾出高价收购,他没舍得卖。

骑三轮车4月25日,谢萍果骑着三轮车去湖洲村放电影

为了留住露天电影的观众,谢萍果自费更新放映设备。1993年,他借了一万元买了台35毫米的手提放映机,为此把家里的一头过年猪也卖了。“一万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光还债都花了好几年。”妻子邹水英和他吵了好几天,“没办法,谁叫他喜欢了。”

再有一年就退休了,谢萍果想把老电影院改造成电影博物馆,把以前的老机器和电影海报给大家看看,再放放老胶片电影和新数码大片,留住露天电影的回忆。

责任编辑:王玉梅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