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庐陵欧阳修:梦寐江西未得归
2019-05-17 09:2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在《寄题沙溪宝锡院》一诗中,宋代文豪欧阳修盛赞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饶,民风纯朴,民生安闲,是个优质的宜居之地。然而,欧阳修生于四川绵阳,长于湖北随州,卒于安徽阜阳,葬于河南新郑,终其一生,欧阳修仅回两次故乡。

一次是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同母亲、兄长和妹妹等人,共同扶护父亲欧阳观的灵柩归葬永丰县沙溪镇,时年5岁;一次是皇祐五年(1053年),亲扶母亲灵柩,连同前室胥、杨二夫人骸骨回乡安葬,时年47岁。

欧阳修生前只回过两次故乡,死后也安葬在异乡他壤。这不免让江西人感到遗憾,甚至有人质疑他对故乡的感情,对父母的孝心。如南宋著名文学家、鄱阳人洪迈,南宋著名学者、吉水人罗大经,元代名儒、崇仁人吴澄,在他们的诗文中均对欧阳修长居他乡、鲜归故里产生误解。其实,欧阳修没有回乡守护父母坟茔,尽人子之责,没有如常人般落叶归根,终老乡土,实属无奈。

欧阳修自懂事起,便聆听母亲郑氏夫人的教诲,知道自己的根在江西,在庐陵,在沙溪镇。那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是堂兄弟的安身之所,祖父母、父亲的长眠之地。父亲的宽厚、仁爱和孝顺,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他怎样为人处世。然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宦海沉浮,情非得已,欧阳修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只能埋藏于心。尤其是人到中年后,思乡之情更为迫切,但因母亲身体每况愈下,“未能一归乡里,亲拜坟基”。每年清明、冬至前夕,只能写信给居住在庐陵的堂弟欧阳焕,嘱托他照管好祖坟。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还安排仆人回吉州永丰祭扫祖坟。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是著名的孝子,父亲去世早,不能为他端茶奉饭,孝顺跟前;母亲画荻教子,含辛茹苦,抚养他成长,培育他成才。欧阳修一贬夷陵,二贬滁州,多地辗转任职,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因此,欧阳修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母亲归葬故乡后,欧阳修回乡之念更为强烈。自嘉祐二年(1057年)至嘉祐五年(1060年)四年间,欧阳修连呈七次文书,恳请宋仁宗让他到洪州(南昌)任职,因洪州离家乡近,便于回乡祭扫祖坟。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上《乞洪州札子》:“臣乡里在吉州,昨于丁忧持服时,归葬亡母,荒迷之中,庶事未备......特许差知洪州一次。”归葬母亲期间,欧阳修曾托人在沙溪置买田宅,计划在家乡多住些日子,待守孝期满,到江西任职,完成父母墓园的建造工程。岂料岳母去世的噩耗传来,欧阳修只得提前北返。宋仁宗看好他的才华和人品,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是安排他主持礼部科举考试。欧阳修大胆选拔人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继而走马上任,接任包拯担任开封知府,以“宽简”的为政风格,带来京城的繁荣稳定,深受百姓拥戴。

嘉祐四年(1059年),欧阳修上《乞洪州第二札子》《乞洪州第三状》、《乞洪州第四札子》。一年之中,连上三折,可见其归乡之决心。欧阳修反复陈述自己年纪大了,须发白了,两目昏暗,左臂疼痛,要求到洪州任职,保养身体。按常理,说到这个份上,宋仁宗应眷顾老臣,满足他回乡任职的愿望。但在宋仁宗心目中,像欧阳修这样有才华、敢担当的官员,天下找不到几个,故而没答应他的请求,仍然把他留在朝廷擘画国策。

但欧阳修去意已决。

嘉祐五年(1060年),54岁的欧阳修又先后上乞《洪州第五札子》、《乞洪州第六状》、《乞洪州第七状》。以哀切的言辞,陈述自己家在吉州,现在年老体弱,渴望调任家乡洪州,以便修葺祖坟。在《乞洪州第六状》中,还说当年自己在祖坟前“仰天长号,抚心自誓,只期服阕,便乞一江西差遣”,“乡人、父老、亲族、故旧,环列墓次”,都听到了自己发下的誓愿。现离开家乡已七年,未能实现“知洪州”的夙愿,父老乡亲会误以为我贪恋荣禄,不守信用。可宋仁宗非但未答应他的恳求,还给他压担子,让他担任枢密副使,成了管理军队的二把手。当年,欧阳修写下了《寄题沙溪宝锡院》一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沉思念。

其实,欧阳修向宋仁宗提出回洪州任职的要求,又岂止七次?嘉祐元年(1056年),欧阳修《与十四弟焕》书信中,曾说“修见乞洪州,亦只为先坟也”,说明欧阳修在1057年上《乞洪州札子》前,已奏请朝廷要求回洪州任职。1057年在《与刘侍读原父》书信中,欧阳修说当时“已三请江西”。如此推算,欧阳修至少九次提出回江西任职的要求。可见其思乡之切!

嘉祐六年(1061年),55岁的欧阳修晋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今之国务院副总理,进入宋代决策核心,并进封宋代最高爵位“开国公”。从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不再上奏“乞洪州”任职之类文书了,因为他这种职务已经无法外任了,他再也看不到回乡任职的希望了。回乡葬母时,欧阳修曾指着父母坟茔不远处的山峦说,待我去世后,我将葬于此地,守护父母的坟墓。但这一愿望也落空了,因为按朝廷惯例,像他这种职务的大臣,死后必须安葬在京城五百里之内,落叶归根的愿望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山水隔不断乡情,时空挡不住乡愁。欧阳修尽管只回过两次故乡,但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熟稔于心。乡人请他为文作诗写谱序,他从不推辞。吉州知州李宽请他为新建的学校写篇文章,他写了《吉州学记》,倡导兴学重教。沙溪镇一名道士请他赐诗一首,他写下了《寄题沙溪宝锡院》。乡人请他为族谱作序,他爽快答应。先后为永丰县沙溪镇水村张氏、陶唐张黄沙溪徐氏、沙溪镇水源村彭氏等族谱作序。为水村张氏族谱作序,称永丰张氏系唐代宰相张九龄公的后裔,“代远源长,为吉州之望族。文章昭著,彪炳史册,声名赫赫于天下者,代有其人”。为黄沙溪徐氏族谱作序,称徐氏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先祖徐晁曾任唐代山东青州北海令,儿子徐安正曾任唐朝中书侍郎、吉州刺史,徐安正生养五个男孩,第三个男孩徐邠始居黄沙溪。为水源彭氏族谱作序,称“自吾祖居吾乡之沙溪,尝闻父老言,吾乡之右族莫若彭氏。自今观之,由沙溪而至庐陵文江等地,皆异派同源......”,并说彭氏家族高官显要层出不穷,当时在朝廷担任要职的就有四人,其中包括时任御史中丞的彭思永。欧阳氏与彭氏本是世交,但同朝为官的老乡彭思永,几年前却落井下石,诬陷欧阳修生活不检点,使欧阳修蒙受不白之冤。但欧阳修不计前嫌,对彭氏族谱、对彭思永没有一丝微词,可见其胸襟之宽阔。真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欧阳修欲回故乡而不得,只好把对故乡的思念付之笔端。《吉州学记》《寄题沙溪宝锡院》《泷冈阡表》不仅名于当时,也传诸后世,《泷冈阡表》更是位居中国“四大祭文”之列。诗歌《双井茶》,夸赞修水县的茶叶“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诗歌《庐山高》,讴歌庐山风景“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而《归田录》中对江西金橘的推介,使读者犹如望梅止渴,透过笔墨,齿颊顿生金橘香甜。真是“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不仅如此,欧阳修自1058年作《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以来,除特殊公文外,均在文末署名“庐陵欧阳修”,从未间断。欧阳修不断强化自己的“庐陵身份”,表达自己作为庐陵人自信和自豪,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无比怀念。

“梦寐江西未得归,谁怜萧飒鬓毛衰。莓苔生壁图书室,风雨闭门桃李时。得酒虽能陪笑语,老年其实厌追随。明朝雨止花应在,又踏春泥向凤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身不得归故土,梦境时常在故土。客居他乡食无味,寝难安。欧阳修这首题为《寄阁老刘舍人》的诗,真实、形象的表露了晚年渴望回故乡而不可得的无奈、惆怅和感伤.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