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先祖多是当官的
2019-05-10 09:0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安福县车田村相帅府  

■李梦星

查阅吉安不同地方的族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共同现象,就是某个宗族的始祖,基本上当了朝廷的命官,族谱都会弄一个“吊线图”,就是编写从姓氏始祖开始一代代往下延伸,到本宗族的始祖,再到开基祖、二世、三世延续下去。有的牵扯得更远,牵涉三皇五帝、夏商周王朝那里去了,以证明本族“根正苗红”,世系不乱。至于是否真实且不管他,从吉安几个大的姓氏族谱记载看来,不说几十上百代的远祖,就说本宗族的江西或庐陵始祖,大多都有个官衔,这是值得探究的。

首先是皇家姓氏。如刘、李、赵、朱等,远祖都当过皇帝,皇子皇孙们繁衍的后代,都会追溯到皇家去,自然先祖非王即侯,或是高官显爵,不必一一列举。当然也有不攀皇家的,如我们这支李氏叫西平李,以拯救唐代的名将李晟为始祖,跟李世民那个皇族是几代前的叔伯关系,西平李就从不认自己是皇族那一派,吉安的西平李比皇族“金陵李”等多许多人,如万人大村吉水谷村和永新五六千人的泮中村等。

再就是名臣名将的后裔。吉安萧氏是大姓,遍布各地,大多尊汉代名相萧何为始祖,在不少村庄可见纪念萧何的“相国第”祠匾;张氏也是大姓,吉安张姓村庄有的建“留侯祠”,纪念远祖著名汉相张良。有的作者写文章说这些村出过宰相,有人封了侯,不得了,读了真的很无奈。吉安周氏有一个分支广泛的宗派叫乌东派,三国东吴都督周瑜次子周胤被贬到庐陵高昌,繁衍许多支派,遍布吉安各县区。安福车田村有座大祠堂称为“相帅府”,帅就是周瑜,相是宋代名相吉安县人周必大。遂川、万安、泰和、永丰和吉安县,有许多属汾阳派的郭氏村庄,尊唐代名将郭子仪为始祖。有位叫郭永清的任吉安府知府,有六子,衍传众多后裔。郭子仪第七子郭曙的后代郭伯宜,南唐时出守恩江镇,退居层山,经千多年的繁衍成5000多人的大村。

还有府县官员,御任后有的因战乱无法回原籍或不愿回,有的因亲属子女已在当地安家不再迁居,就留在庐陵乡村定居,成为开基祖,繁衍子孙。这类村庄更多,如彭倜为宜春令,徙居庐陵,他的孙子彭玕,在唐末大乱之时于吉州起兵,势力很大,封为吉州剌史20年,后战事失利携百姓几千人往西去湖南。彭玕生子15人,后裔众多,分居庐陵各地。南唐时胡公霸为吉州刺史,封赠庐陵郡开国侯,长子胡胜在庐陵封地定居,为芗城胡姓开基祖,后裔分居庐陵各地。江夏堂黄姓的黄中孚,任兵马司副使,唐穆宗时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吉州,家居今吉州区兴桥镇菰塘,后裔分迁庐陵、吉水、泰和等地,均尊菰塘为祖籍地,宗祠悬“万派朝宗”匾。唐天宝间,欧阳琮任吉州剌史,退职后定居庐陵为始祖。传至第八代有彪、彤、万,三兄弟都任过安福县令。欧阳万传至第三代效、楚,各生三子,六位叔伯兄弟称之“一宗六桂”,分徙赣中各地。

为什么姓氏先祖多是当官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没有发现对这一现象的专题研究成果;也可能司空见惯,是普遍现象,没引起关注。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因北方南迁的北民中,他们本身可能没当过大官。在庐陵一带定居若干代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宗族,才会编修族谱寻根问祖,追溯本族的许多代前的始祖,就可能是官员了。二是在古代走上仕途的,尤其是高官,才有可能娶三妻四妾生出不少儿子,还有条件供养成人,再以几何级的速度繁衍成大宗族。看各地的族谱,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西平李始祖李晟有15个儿子,第七子李宪任洪州刺史,为江西始祖,他有7个儿子,繁衍出无数后裔,仅吉安就不少于30万。三是时隔久远,上百年或从没修过族谱,后代们弄不清始祖是谁。如同姓氏有名门望族,就会在修谱时联宗,“挂靠”上去有个依靠,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四是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有的朝代选拔官员还会查族史看根脉正不正,于是先祖是否官员很重要。

这一现象有丰富的内涵,我认为至少可以使后人见贤思齐,不忘先祖的荣耀,奋发向上,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