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致富不忘党恩情——记吉安县敖城镇湖陂村村民何守德
2019-05-09 08:2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 本报记者 吴广城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手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女儿远嫁湖北,儿子常年在深圳打工,患有小儿麻痹症且智力较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全要靠他照顾。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党的精准脱贫政策帮扶下,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这位老人就是家住吉安县敖城镇湖陂村流湾村小组的何守德。

2016年,他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饲养近千只绿壳蛋鸡,每年的纯收入四五万元,不但光荣脱贫,还被村民推举为村小组长。

绿壳蛋鸡“啄”宽了增收路

4月15日9时,记者来到何守德家里。他家在山坳口,是一栋面积不大、涂着白色外墙的瓦房。

在距山谷不远处,一群群产蛋鸡的“咯哒”声此起彼伏。顺着鸡鸣声远远望去,数百只绿壳蛋鸡正悠闲散漫地在林涧啄食,或许是察觉到生人的靠近,这些蛋鸡,“喔喔喔”地鸣叫了几声,扑腾几下翅膀,霎时就钻进山林不见了踪影。

10时许,老何刚从敖城街上办完社保卡激活一事回来。一番介绍后,老何一个劲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

1951年出生的何守德,祖籍河南信阳商城,上世纪70年代搬迁至敖城镇湖陂村流湾村小组居住至今。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老何都要提着一小桶饲料,走到山谷的鸡场去喂食,顺带察看下鸡的数量、吃食及生长等有关情况。此外,满山拾捡鸡蛋是老何的“必修课”,下山的时候,老何高兴地提着一桶绿壳鸡蛋回家。

为了给在外务工的孩子减轻点负担,老何曾养过猪,也养过牛,但均因规模上不去,还是不能脱贫。为了拔掉穷根子,2016年初,驻村工作队在全村范围推广养殖绿壳蛋鸡,老何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开始了自己的脱贫“创业”。

去年,老何仅卖蛋鸡就赚了三四万元,卖绿壳鸡蛋的收益也有2万多元,刨去购买饲料的成本,老何每年养鸡的纯收入有四五万元。

“这都是国家的脱贫政策好,又是帮我办理贴息贷款,又是免费教我养鸡,让我能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老何激动地说,这几年全靠镇村干部和乡亲们的帮忙,饲养的绿壳蛋鸡助自己增收不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帮扶政策“激”活了致富经

老何不但鸡养得好,做人也没得说。这几年,他常常在心里琢磨着:国家下这么大的力气,帮助穷苦百姓脱贫致富,真的不简单呐!咱们更没理由闲着,一定要好好地干,把自家的日子过好过红火,让党和政府放心。

“前几年,虽然老何一家的生活比较艰辛,但是我们在老何身上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向上、有思路有想法、对生活有着积极态度的老人。”敖城镇工作人员黄正根说,老何的儿子今年20岁,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家有5亩水田,由于地处山区仅能种一季,收成也不尽如人意,生活比较艰难,再加上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重担都压在了老何的身上。2014年,老何家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初,驻村工作队在全村范围推广养殖绿壳蛋鸡,老何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开始了自己的脱贫“创业”,当年,老何一家光荣脱贫。

现在,老何的绿壳蛋鸡已经发展到存笼1000余只,年产蛋2万多枚,有自己的孵化箱,出产的土鸡蛋除了在县里销售外,还远销到省城;住房经过改造,并新建了厨房,住得安心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妻子的病也慢慢好转,已经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除了养鸡外,我打算试试其他增收致富的路子,争取让自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老何说,村委会已经答应帮他把后山上一块3亩多的水渠用挖机修整下,建个甲鱼池,他打算养三四百只甲鱼。

老何悄悄告诉记者,养甲鱼划算,他懂这个技术,农田里的田螺可当作甲鱼的食料。刨去三四千元的成本,每年起码有2万多元的收入。“甲鱼苗我都定购好了,水渠整好后,下半年就可放养。我养的甲鱼坚决不喂饲料,确保甲鱼处于野生放养的生长状态,提升甲鱼的品质。”

此外,老何早年栽种的5亩杨梅已到挂果期,年底还要栽种4亩井冈蜜柚,这些收入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老何一家的生活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红火日子“燃”爆了感恩情

跟其他村子一样,流湾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童。平常,老何除了看管山林里放养的绿壳蛋鸡,村里的大事小情、红白喜事,邻里之间的隔阂,都会热心参与、认真办理,悉心调解。2018年村小组换届,热心公家事的他当选流湾村小组小组长。

现在的老何,除了每天两次上山喂鸡,睡个午觉,闲余时间到村子里转悠转悠,与邻里拉拉家常,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采访中,流湾村村民何守连拉着记者的手说,老何以前的日子过得可苦嘞,家里没住房,饭都吃不饱。现在好了,政府帮他盖了住房,也帮他发展起了养鸡产业,每年的收入也不赖。“这两年,老何的心情都好了很多,每餐饭都要喝上几盅酒,日子过得美滋滋。”

湖陂村委会会计刘金全告诉记者,现在的老何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也非常好。“老何以前的温饱都成问题,营养跟不上,天天咳嗽,也因患有肠病先后做过两次大手术。2016年脱贫后,老何的日子好过多了,鱼肉餐餐有得吃,见到村里人都会笑呵呵地打招呼。”

老何说,他今年68岁了,身子骨还算硬朗,想趁着自己这几年还能动,打算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增加些家里的收入。政府这几年对他家提供的实实在在的帮扶和鼓励,自己非常感激,家里的日子也是年年大变样。

“我虽然没读什么书,但从小接受党的教育,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这些年,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帮助那是没话说,这份恩情比海深呐!”说起自己这些年的变化,老何眼噙泪水地说,房子漏雨帮着维修,创业没钱给办贴息贷款,不懂技术提供免费培训,饲养的鸡和蛋还帮着找销路……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心,就算亲人朋友也难以做到,只有党和政府才会伸出援手。“喝水不忘挖井人。虽然我现在脱贫致富了,但不管啥时候,我都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我今年还要好好干,扩大养鸡规模,增加收入,争取明年把5万元的贴息贷款还掉,决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