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周刊> >正文
井心村的美丽蝶变
2019-04-17 07:5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周珊、邵嘉祺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阳春三月,笔者来到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

还没进村,一股茶香就袅袅扑鼻。一路走去,只见郁郁葱葱的古樟掩映下,农家屋舍精巧别致,乡间小道干净整洁。离村口不远处的茶山上,是采茶工人忙碌的快乐身影,伴着微醺的春风,徜徉在村子里,真是令人陶醉。

井心村,隶属七都乡丰树村委会,因四周山丘环围,地形狭窄,状如井形而得名。村子里共有25户98人,它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2018年以来,井心村因地制宜,走上了农旅融合的路子,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村民更加富裕、团结。如今,井心已经蜕变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生态宜居村民乐

“我们村子现在变得这么漂亮,我真是没想到!我妻子也很喜欢,说是住这里比住城里还好呢。”4月2日,村里25岁的小伙子李少峰开心地对笔者说。

在李少峰的记忆里,井心村曾经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穷山村”。村子里新房、老房、危旧土坯房混杂,一些老房子年久失修,几近倒塌。村子里池塘多,井也多,但没人管护,杂草丛生,一到秋冬两季,更显荒凉。村里杂草灌木丛生,生活废弃物随意堆放,村里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8年,井心村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人居环境。为提升村容村貌,该村积极整治危旧土坯房,拆除残垣断壁;整改生活垃圾场、池塘和村里的道路。还先后投入资金220多万元建成了20余亩垂钓基地、70亩稻虾共作基地、10亩黄花梨果园、300亩白茶园、村活动室等产业和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不应该徒有其表,我们的卫生习惯也要跟着改变,美才能长久。”该村的支部书记李育善介绍说。村里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不见了,村民都养成了讲究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许多村民主动义务清扫马路,让村子更加干净舒适。

如今的井心村,在群山的环抱中,前有茶山清香袅袅,后枕山岗樟枫飒飒,右傍梨园绿意盎然,左踞池塘溪河水流潺潺,美得如诗如画,村民们喜不自禁。

农旅融合促发展

“以前嘛,这里零星种着经济效益不高的马尾松。现在流转出去种白茶,每年不光能给村里增加几万块的集体收入,还能带动村里的妇女可以来这里务工,增加村民收入,一举多得。”李育善开心地介绍道。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井心村将村口经济效益不高的近300亩残次林地流转出去,种植有机白茶。如今白茶基地已成形,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带动全村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据了解,每年一到采茶期,一天就需要聘请人员300人。

“现在我们的田也越来越好种了,多亏了村里搞这个农田基本建设。”村民都说。

原来,村子里将土地流转费用用来改善基本农田,准备打造适合村庄发展的田园综合体。2018年,这项工程已经覆盖到102亩。村里的农田、水利等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村民种田的积极性也高涨,田里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放弃种田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少了。

村子中央,是一个稻虾共作基地。该基地共102亩,采用“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乡村旅游”的项目,打造成农旅山村的景点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点。该基地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除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外,还可让村集体每年增收数万元。“稻虾共作”的模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是对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性探索。

“今年准备在家里搞个农家乐,就不用到外面东奔西跑到处打工了。”李少峰乐呵呵地说。在稻虾共作基地的基础上,该村还打造了茶山掬翠亭、垂钓平台、休闲烧烤区、茶文化品茗广场、党建广场、古井亲水平台、古樟揽景平台等游点板块,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体验农耕生活的快乐和小村庄的清净自在。

“我们都喜欢来这里,一个小村庄,有茶园,有美景,有秋千,还有烧烤台,最适合周末郊游了,这里几乎成了拍照打卡点。”游客刘女士开心不已。

从空心村到受人喜爱的郊游打卡点,井心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