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庐陵时评> >正文
清明祭祀形式在表 重在有心
2019-04-08 08:50 来源: 吉安新闻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它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缅怀先祖的一种活动,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情感慰藉和情感需求的纽带,感悟先辈遗留的精神价值。

祭拜先祖本该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然而,受不正社会风气影响,让本该是庄重的祭祀先祖行为“变了味儿”有的网友不在尊重先贤、传承文化上下功夫,却总在恶搞传统文化、博人眼球上动脑筋。

杜绝“恶搞文化”,守住传统文化的风骨

去年是“屈原反对国家统一”,今年又是“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虽然这些祭品有所谓的新潮味,但和精神信仰、节俗礼仪不合拍,更和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格格不入。清明节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庄重而宁静,很显然,两种文化的取向和氛围并不吻合。不仅破坏了伦理纲常,更是对先祖的亵渎、不尊重,缺乏传统文化修养,使清明失去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杜绝“陈规陋习”,留住传统文化的精髓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其中有些,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互相攀比讲排场等,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遇难,他们大多是90后,还有2名00后的孩子,最小只有18岁。如果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祀,那么诸如此类的悲剧便不会再发生。

杜绝“代人扫墓”,保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传统习俗的民族,清明祭扫,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们的怀念。依据传统的伦理,死者为大。因此,对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作为生者,无论磕头还是痛哭,都应该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更容不得半点戏谑的成分。孔子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对亲人的追思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更何况,清明节是国家法定假日,有专门的时间扫墓。再加之,便利的交通和多样的交通方式,天涯若比邻早已不是神话。家再远我们也应亲自扫墓祭祖。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必然要进步发展。但社会发展不能抛弃传统,传统是民族的根,传统是子孙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随着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其实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祭祀先人,心意往往比形式重要。(叶彦)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