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庐陵郡城开始设在哪里
2019-03-15 09: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泰和白口城遗址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建制。庐陵郡设立后辖10县,说明社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也确立其区域行政中心的地位。何时设立的?各种史料上所说不一,有好几个不同的时间。经市地方志专家考证,认为《资治通鉴》说建安四年(199)“策分豫章为庐陵郡”更确切。理由是东汉末年朝廷就准置设郡,但尚未施行。孙策于兴平元年(194)打算立庐陵郡,也只是计划。建安二年(197),孙策任命堂弟孙辅为庐陵郡太守,但当时还没有夺取庐陵,只能是“遥领其地”,并没有来履职。建安四年(199),孙策取得庐陵管理权,孙辅就前来实施治理,这时庐陵郡才正式设立。我赞同此说。

可问题来了,庐陵郡治所设在哪里?是在今吉安城里吗?不是。在哪里呢?一定是设在水上交通便利的赣江岸边。先要说下秦代设的庐陵县城在哪里?庐陵县志、泰和县志上都说:“在今泰和县西三里。”《吉安府志》记载更为具体:“汉高帝五年,以庐陵县属豫章郡,故庐陵县在今泰和县西三里。”当地学者说就在赣江北岸泰和县城今南门一带。过了三四百年,庐陵提高行政规格为郡,庐陵县改名叫高昌,泰和那时叫西昌。郡城是设在原县城里还是搬到新的地方了呢?没见记载。1980年,泰和县开展文物普查,发现了位于县城赣江对面塘州镇洲头村边的一座古城遗址。2001年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泰和县博物馆共同开展了试掘,2004年12月正式发掘。考古发现,该城始筑于西汉,此后延用至西晋初年前后,这座古城叫白口城。

我多次到白口城遗址瞻仰,就在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通往兴国方向省道上赣江大桥那边。站在远处,可见一片蜿蜒的高台,明显比江岸高很多。爬上长长的堤坝状土坡,可见堤外就是浩瀚的赣江,堤内是块偌大的平畴,西边有沟渠状,据说是当时的内河。以前去看时堤坝内还种满了稻子,边缘是农户的菜园。列为重要文化遗址后不能种庄稼了,就是一大片茂密的草地,像塞北草原般“风吹草低见牛羊了”。沿着土堤走去,一路高低起伏,长久的风雨已销蚀了当初的模样。

据县里提供的资料介绍,城址面积有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城墙为土筑,外城全长1941米,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为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均可确定为城门。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分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西北角城门宽35米,底基距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赣水上涨时,河水可直接入城内,推测可能为水门。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也有大量瓦砾堆积;西南角有一长方形土台,为全城最高地带,东西长47米,南北宽35米,面积1645平方米,高出内城其它地带约2米。遗址出土了不少秦砖汉瓦,有40多公分的板瓦、筒瓦等大型建材,一批完好的圆形瓦当颇具秦汉风格。还有青铜箭头和铁熔窑炉等,年代最早的文物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专家们说应该是庐陵县城或郡城。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觉得专家考证的可信度较高。因为这里正是吉泰盆地的中心,也是可以辐射赣江中游两岸和控制水路合适的位置;又在赣江的南岸,地势比北岸要高,防洪方便些。至于是不是先有北岸的县城,再有南岸的郡城?还是庐陵县城开始就在白口城?后来是郡县同城还是县城又搬到别处了?还没考证清楚,不过没关系,知道这里曾是郡城就够了。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